新冠疫情科研攻关中的女中豪杰
在新冠疫情科研攻关中,生物所一批女性科研工作者巾帼不让须眉,以精湛的技艺和坚强的意志力顶起了科研攻关的“半边天”。
“疫苗审评资料的准备工作千头万绪,比进入生物安全实验室更加考验人。”在等待开会的间隙,产业转化处处长陈洪波才有空跟我聊上两句。
两个月前,作为首批进入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陈洪波完成退出程序,走出实验室。看到已在实验室与病毒“亲密”接触了6小时的她,与我想象中不太一样,面对大家的关切,既没有一脸的倦意,也没有激动地侃侃而谈,反而以清晰的思路提出了从实验室退出更衣、消毒程序的具体建议,等同组实验的队友们一一撤出,才一起到食堂进餐,一切都显得那么从容、淡定。
对于首次进入生物安全实验室实操的人来说,没有心理恐惧那是不可能的。陈洪波并没有退缩,成为首个进入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女中豪杰,这样高强度的工作她一干就将近两个月,高强度、长时间的实验,却有条不紊地进行娴熟操作,不得不让男同胞们暗自佩服。白天忙完实验,晚上整理实验数据,安排第二天的实验计划是她每天的工作日常。T裇、牛仔裤、运动鞋,生活简单而干练。进实验室前,她笑道“要是能有个卤鸡蛋配方便面就更完美了!”
在摸清新冠疫苗的生产工艺后,她培养了一批年轻人进行具体实验,腾出精力来进行疫苗申报的文件准备工作,“由于其他疫苗企业已申报临床,我们必须加快数据整理分析进度。”走出实验室,陈洪波亲自到北京中检所送样;和药监局工作人员沟通有关实验事宜;疫情防控期间的北京防疫政策和众多突发状况让陈洪波体会了一次“人在囧途”,她都一一化险为夷。协调实验人员、物资安排、嘱咐年轻人重视生物安全问题……电话总是应接不暇,但她总是不急不躁,有条不紊。
在进入生物安全实验室的一个月后,陈洪波郑重地写下了入党申请书。“我深知老一辈们的党性品格,难以望其项背,但是我一定尽自己所能,始终怀揣一颗赤子之心,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更有义务在此疫情肆虐的危机时刻,为打赢这场无硝烟的战斗而冲锋陷阵,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是陈洪波在疫情当前,向党组织做出的最诚挚的独白。
面对大战大考,民主党派人士同样彰显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决心意志,在各自岗位上迅速行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龙润乡同志就是其中一员。
龙润乡忙于实验,多次计划采访未果。“最大的困难就是时间不够用啊!”在疫苗研发有了阶段性成果后,此次采访终于成行。在琥珀色眼镜背后,是睿智而明亮的一双眼,额头新添的银丝下,隐隐能看到渗出的汗滴。旁人若不经了解,丝毫不会留意她已经加班熬过了数个夜晚。
新冠疫情的爆发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紧急投入疫苗研发。疫情肆虐,全国人民都在企盼着疫苗的出现,控制疫情发展,时间紧任务重。
全员参与科研攻关,但人手还是很紧张,龙润乡一人扛起新冠抗原抗体检测方法建立的重任。病毒抗原抗体检测方法贯穿疫苗研发与生产的全过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新冠病毒的特殊性,其检测方法没有先例可循,同时由于新冠病毒待检抗原、抗体数量不同于普通病毒,工作量大大增加。实验期间,她也会迷茫,自己的方向是否正确,路子有没有走对。
疫苗研发工作是环环相扣的,上游的成果需要得到新检定方法的验证,接下来的工作也需要新检定方法的支撑。由于检定材料与样品几乎同时送达开展工作,时间非常紧迫,加班成为家常便饭,“到后来已经成为了条件反射地做实验”。
为了验证检测方法的可靠性,龙润乡一个月内做完了以往一年才用得完的酶标板,她指了指实验台上高高的一摞,每一块酶标板上都标满了密密麻麻的数据,“板子实在太多,要标注了数据才能区分开”,令大家越发感叹“巾帼不让须眉”。谈起整个攻关过程中的艰辛与加班熬夜,龙润乡说:“没想那么多,就是单纯的想着不要拖了大家的后腿,不要影响疫苗研发的进度。”
陈洪波和龙润乡是科研攻关战线上“巾帼”战士的缩影,她们是平凡却伟大的女性,也是妻子,是母亲,是女儿,在这些温婉的称呼背后,她们还是在要紧时刻义无反顾、用热血书写不凡的刚毅角色。
她们业务精干、默默奉献,舍小家顾大家,用热血和奉献演绎着领导干部的职责和担当;她们淡泊名利、奋勇前行,一次又一次突破技术瓶颈和操作难关,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恪尽职守,竭尽全力,作出了突出贡献。她们的聪慧、自强、坚韧、豁达,充分彰显了新时代科技女性的巾帼风采,展现了她们对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践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