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于人类健康事业

共创人类健康财富

党的建设

Party Building

单位发展与党建的互融互促

作者:肖琳 发布时间:2021-06-10 15:52:02 浏览次数: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发挥着重要作用,属于主要推动力,是伟大事业完成的根本保障。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科院生物所长期以来着眼于社会健康需求,致力于疫苗研发工作。从1958年成立以来生物所充分利用丰富的灵长类动物资源和长期的动物实验技术积累,依托“研产学”一体的特色发展模式,努力成为国家级的创新疫苗研发及产业化中心,发挥深刻的社会价值,为大健康产业的神圣使命而接续奋斗。迄今为止,生物所已成功研发了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等,实现了中国疫苗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从“跟跑”向“领跑”的迈进,在科技支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建设“两个一流”的过程中作出应有贡献。

而科研业务与党建工作对于生物所等科研事业单位而言,是否能够实现有机融合、两位一体,不仅影响着科研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成效,还影响着科研业务发展方向。

1、科研事业单位内科研与党建的关系

党中央在2019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表示应推进机关事业单位业务工作与党建的互相促进、深度融合。科研与党建尽管看似研究对象完全不同,但在科研事业单位内两者却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相互作用、紧密联系。

1.1 党建工作引领科研业务的方向

作为从事疫苗研发的科研事业单位,首先要确保单位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有关理论,对党的各项决策认真执行,基于此进行主要任务、学科领域、发展方向的调整优化。解决好疫情防控、高效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等问题,是党和国家对众多医疗卫生科研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2021年,生物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积极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聚力推进新冠疫苗量产工作。可见,在任何情况下国家科研单位内都应围绕党建工作来推进科研业务,如果不跟从党的引领则将会直接偏离其原有的使命与初心。

1.2 做好科研是党建工作的内在要求

在科研事业单位内,党建工作并非空洞的、独立的,在具体科研工作中有所体现。2020年,生物所众多科研人员投入到新冠疫情科研攻关工作中,在生物安全实验室连续鏖战数月,在这样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利用科技创新将综合技术解决方案提供给现代医疗卫生事业促进其发展为党建工作的根本落脚点。具体科研业务是实现党建工作目标的根本保障,在事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均要体现党建工作最终成效。

1.3 科研业务与党建工作内在统一

在医疗卫生科研事业中,必须实现科研与党建的互融互促,将科研业务与党建工作融为一体,如此才能够在确保党建工作落得下、讲得实的同时,科研业务也能走对路线、找准方向。

可见,科研业务与党建工作内在统一。科研事业单位内,如果相关人员能够对科研业务与党建工作的特点、规律、实质等充分把握,科研人员积极培养党建理论素养,在具体开展科研活动时无论是分析问题还是思考问题都会将其与党建工作联系起来,从更加整体的、系统的、宏观的层面解决问题。

2、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内科研党建互融互促的实践措施

纵观生物所科研党建工作成效,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未来仍需进一步努力,再创佳绩。

2.1 加大议事决策部署合力

生物所等科研事业单位想要有效实现科研业务与党建工作的互融互促,就必须要将科研与党建在单位内形成“一盘棋”。

首先,单位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进行党组工作规则的完善修订,结合单位内交叉任职、党政分设的实际情况有效统一党组领导班子职责履行与领导作用的发挥,有效落实院长负责制,为党政议事决策形成合力、凝聚共识、充分酝酿提供保障。其次,在单位内可将院系统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成立,实现双组长制在院所两级党政工作开展工作过程有效落实,为深度融合科研与党建、做好考核评价与统筹谋划工作提供领导保障。

2.2 优化组织设置和力量配置

生物所等科研事业单位科研业务与党建工作的互融互促离不开组织设置和力量配置的优化。

一方面,单位需基于《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安排支部书记由科研骨干来担任,将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加强,以此来塑造单位内科研中坚力量的政治素养,在科研最前线延伸党建触角。另一方面,在单位的科研团队中,党支部的功能作用要进一步发挥出来,积极参与评优评先、选人用人、科研实施等相关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党务岗位内安排一些公信度高、业务精、政治强的优秀年轻干部,进行轮岗交流,将其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2.3 加强科研骨干教育管理

想要实现科研党建互融互促,就必须要将科研骨干的教育管理工作强化,确保生物所等科研事业单位内科研人员的一系列工作受到党建的督促。

首先,单位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必须要重视政治标准,将党员科技人员培养成科研骨干、把科研骨干培养成党员的双培养机制建立健全,在疫情防控战线和科研创新一线上进行党员发展。其次,对于新政策,单位必须要积极落实,对于高层次人才需及时发展引导其入党。进而基于《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进行老一辈科学家精神的宣传与弘扬,实现常态化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先进典型的树立来将其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出来。最后,单位应加强建设科研诚信,实现正风肃纪的持续强化,确保科研人员在开展相关工作时秉持着正确的价值观,为单位内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4 树立党建科研双强的鲜明用人导向

生物所等科研事业单位科研党建的互融互促离不开人才支持,必须要将科研党建双强的用人导向树立起来。

一方面,单位内应强化激励、培养专兼职党务干部的相关工作,围绕单位科研工作打造专业化、高素质的党务干部队伍。比如可通过奖励与问责机制的完善,用于全面、科学地表彰奖励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基层党组织。另一方面,单位可对党务岗位考核标准进行进一步探索,将支部党委、基层支部书记的岗位绩效适当增加,以此来加大对年轻干部的激励力度,确保其能够朝着正确方向成长,实现业务与政治的两样强、两手硬。

2.5 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在生物所等科研事业单位内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否能够充分地发挥出来,不仅影响着单位内服务型党支部的建设情况,还关系到支部服务大众、服务产业、服务科研的水平与质量。

因此,单位必须要思考如何将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将典型引领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确保支委议事决策功能得以优化,为科研业务与党建工作的互融互促提供保障。

新时期,生物所内不仅党建工作引领科研业务的方向,而且做好科研是党建工作内在要求。这就要生物所等科研事业单位在做好科研业务的同时,还应加大议事决策部署合力,优化组织设置和力量配置,加强科研骨干教育管理,实现单位科研与党建的互融互促,为单位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