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于人类健康事业

共创人类健康财富

党的建设

Party Building

牢记疫苗研发初心 奉献人类健康事业

作者:杨金华 发布时间:2021-06-10 16:15:38 浏览次数: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习近平

迄今为止,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简称“生物所”)在疫苗研发的前进路上披荆斩棘,已走过了六十多年辉煌历程。以疫苗研发为初心,以人民健康为使命,奉献于人类健康事业,这份初心、这份使命,在生物所人的心中从未忘却,也未曾变过。

生物所,这所集医学科学研究和生物制品研制生产为一体的研究所,是世界卫生组织肠道病毒参考研究合作中心,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授予点。

从五十年代的临危建所,到今天新时代的艰苦抗疫,生物所一直在发光发热、出智出力。

 

临危建所,研发疫苗,打响消灭脊灰之战

20世界50年代,一种传染病“脊髓灰质炎”在中华大地上肆虐横行,让中国无数家庭和儿童心惊胆寒,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人民的幸福,党和政府带领人民展开了与疾病的斗争。

 

     顾方舟先生

 19588月,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根据中苏两国签订的重大科学技术合作计划,决定在云南建立“猿猴实验生物站”,以生产脊髓灰质炎疫苗和开展以猿猴为对象的医学生物研究工作。19593月,顾方舟、董德祥、闻仲权、蒋竞武4位青年科学家,肩负着研制生产脊髓灰质炎疫苗的重任与使命,迎着西伯利亚的寒风,踏上了远赴苏联学习脊髓灰质炎疫苗制备技术的征程。

19599月,科学家们回到了祖国。仅在3个月后,生物所便制出了IIIIII3批疫苗,经猴体实验表明疫苗研制成功。从此,伴随着中国预防控制和消灭脊髓灰质炎疾病的宏伟事业,生物所植根彩云之南。

正是有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开创奠基之功,生物所才有了今天的长足稳步发展。

 

无私顾老,瞒着妻子,在儿子身上做实验

1947年,顾方舟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学习,在进步同学的影响下,参加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活动,19481012日,秘密成为中共预备党员,预备期三个月后成为正式党员。

   谈起脊灰研发初期,顾方舟回忆到:“脊灰一期临床做安全测试,需要十名左右的小孩来做安全试验,我当时在病毒研究所是组长,带头做生产的,第一批疫苗出来了,得有几个小孩子试吃,谁吃啊?我儿子小东刚好1960年出生还不到一岁,符合条件,我们实验室有几位也有孩子,大约有两岁的,有三岁的,其实也没什么,因为我们就搞这一行的,我心里有数,不像是不搞这一行的,还挺害怕。我不能够随便拿孩子去冒这个险,在之前我们实验室的大人也吃了,没问题。可是我没跟我的老伴说,她那阵子正好出差不在,后来她知道了,也没埋怨我,我们都干这一行,当时我想我自己的孩子不吃让别人吃去,这不大仗义。一个月过去了,生物所的孩子们都没事,也不发烧,什么症状都没有,平平安安的过来了,第一期临床实验就顺利通过了,当着卫生部长的面,我说我们大人吃没问题,小孩儿也吃过了,是安全的。”

“自己的孩子不吃让别的孩子吃去,这不大仗义”,这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就像在说别人的故事,却饱含着沉甸甸的勇气,在实验结果未知的情况下,有可能成功也可能致残,老一辈科学家宁愿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也不让百姓的孩子承担半分风险,这份大公无私的精神,至今想起每每让我们动容。甜蜜的糖丸温暖了中国千家万户的孩子,照亮了那段艰苦光荣的奋斗历程。昆明西郊山头上共产党人舍小家为大家、风雨同舟的鱼水深情,是我们党始终依靠群众、始终为了群众的不变初心,这种光芒,照耀着中华大地、温暖着神州各地。

共产党人宁愿自己孩子冒险,也要护老百姓周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仅要牢记于心,而且要体现于行,就如吃这颗小小的糖丸。

响应号召,前赴后继,研发人民所需疫苗

 

 

在党和国家的领导支持下,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生物所人身先士卒、夜以继日,带领团队依据不同时期国家的需求,研发了以下三种疫苗。

1992年,研制出全球第一剂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生物所作为中国最大的甲肝系列产品研制和生产基地,20多年来,累计向中国市场提供近2亿剂甲肝疫苗,为中国控制甲型肝炎爆发流行、降低发病率发挥重要作用。

2015年,国家一类新药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研发成功。这款疫苗的研制,打破了发达国家对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生产的垄断。它的获批上市,填补了我国在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生产领域的空白,从此,脊灰灭活疫苗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2015年,国家一类新药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诞生。该疫苗的问世,对于有效降低我国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尤其是减少该病的重症及死亡病例,保护我国儿童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在疫苗研发的长征路上,生物所一代代科学家的前赴后继,同党中央在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同国家民族在复兴上保持高度一致,为人类与疾病斗争输入不竭的力量源泉,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不愧于疫苗工匠称号。

艰苦卓绝,为党为国,培养大批优秀人才

 

 

生物所主要从事病毒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分子流行病学、实验动物学等学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始终将国家重大传染性疾病疫苗和基因工程药物以及诊断治疗制剂的研发作为重点,并进行疫苗、免疫制品和基因工程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使科研形成了产学研并驾齐驱的格局。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殷切期望,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全部科技史都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60年来,生物所的发展无不与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和人才辈出息息相关。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事业发展的重要位置,长期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培养。形成了由学位教育、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在职培训组成的综合人才培养方式。在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培养了结构和学科分布合理的人才梯队,形成了以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及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为学科带头人、一批博士、硕士等中青年科技人员为基础的创新人才队伍,涵盖各个相关学科,为生物所在基础与应用研究、中试、产业化生产等方面提供了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持。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国家发展,需要科技的推动。就如2020911日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说,“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

 

疫情肆虐,科研攻关,履行抗击疫情使命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生物所集中优势力量进行科研攻关,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以最短的时间建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动物模型,突破了疫苗研发走向临床试验的关键技术瓶颈,为全国开展新冠治疗性药物研究和评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谢忠平在新冠研发实验室

疫苗攻关实验中,生物所人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以严谨的科研精神和无畏的拼搏精神,践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铮铮誓言,涌现出了谢忠平、鲁帅尧、陈洪波、刘龙丁为代表的优秀科技工作者。

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谢忠平,作为疫苗研发战线上的一名老兵,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奋战在科研攻关一线,与团队一起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研究。他经常对团队成员说,“有一分结果说一分话,才能让研发成果站得住脚,更要学会正视自己,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假。”他顶住任务与速度的双重压力,发扬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精神,抢时间、抢进度。以其严谨的科学精神,身先士卒、冲在第一线,不退缩、不说难,带领团队去挑战“非常态”、实现“不可能”。

被表彰为“云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鲁帅尧,作为已在生物所工作20余年的老职工,他始终牢记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生物所紧急成立科研攻关小组,鲁帅尧同志作为攻关小组的一名共产党员,带领团队冲锋在前,在抗击新冠疫情的科研攻关“战役”中展现了一个一线科技工作者应有的风采。面对政府的嘉奖,他说道:“感谢所党委和领导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使我很荣幸地成为生物所抗击新冠疫情科研攻关的代表,我在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却获得了如此高的荣誉,我将始终以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服从命令、听指挥、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去!”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在新冠疫情科研攻关中,生物所一批女性科研工作者巾帼不让须眉,以精湛的技艺和坚强的意志力顶起了科研攻关的半边天,“三八红旗手”陈红波就是这样的代表。

陈洪波作为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研发的主要人员,首批进入国家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高强度的工作,单薄的身躯,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她一干就是两个月,带领科研人员时刻坚守在岗位,让男同志们暗自佩服。在进入生物安全室的一个月后,陈洪波郑重写下了入党申请书:我深知老一辈们的党性品格,难以望其项背,但是我一定尽自己所能,始终怀揣一颗赤子之心,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更有义务在疫情肆虐的危机时刻,为打赢这场无硝烟的战斗而冲锋陷阵,为党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是陈洪波在疫情当前,向党组织作出的最诚挚的独白。

奋发有为,只争朝夕,奉献人类健康事业

 

 

广大党员、干部以刀刃向内的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叩问初心变没变、使命担没担,增强了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责任感,强化了坐不住的紧迫感,激发了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干劲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

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中国人民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全国数百万名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给病毒肆虐的漫漫黑夜带来了光明,生死救援情景感天动地

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所积累的坚实国力,是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深厚底气。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具有的广泛感召力,是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繁荣美好世界的人间正道。

昆明生物所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市委十四五期间重大战略部署,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必将在疫苗研发投产取得显著成效,为社会健康事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做好人民健康的保护屏障。

疫苗是人类对抗疾病的利器,是护卫健康的铠甲。生物所将充分利用丰富的灵长类动物资源和长期的动物实验技术积累,依托产学研一体的特色发展模式,努力成为国家级的创新疫苗研发及产业化中心,发挥深刻的社会价值,为大健康产业的神圣使命而继续奋斗。昆明生物所积极参与促进云南大健康产业,将同党和人民一道,共抗疫情,牢记研发疫苗的初心,为奉献人类健康事业奋斗终身!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