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于人类健康事业

共创人类健康财富

党的建设

Party Building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尹芳:甘于奉献 润物无声

作者:党委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8-20 14:08:48 浏览次数: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抗战将士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以血肉之躯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历史不容遗忘,英雄值得铭记。那些曾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的抗战老兵,他们是那段峥嵘岁月的亲历者,是民族精神的丰碑。在生物所也有这么一位老兵,他就是尹芳。就让我们走近这位亲历者,看他诠释战火背后的另一种担当,在岁月的回响中读懂:每一份为家国拼搏的力量,都值得被永远铭记。


尹芳(1)(1)

    尹芳,1923年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1940年入党,1945年参加八路军并在随后的13年军旅生涯中历任会计、审计及军需科副科长等职务。1958年10月转业并于同年年底调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参与生物所的筹建工作,先后担任总务科副科长、副所长、副书记直至离休。

峥嵘岁月,砥砺前行

    1923年,出生于石家庄平山县小山村的尹芳,读了一年多小学便回家辍学务农。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他加入村里青年救国会。带头参加生产劳动,农忙时,青救会的学习组、文娱组和武装斗争组就化身为农民的互助组、拨工组,知识青年和工农群众结合,一起开荒种地、造林积肥,劳动间隙,一起学识字、学埋雷,一边反“扫荡”、反“清剿”,一边抢种、抢收、快打、快藏。这是抗战时期最活跃的一个组织。广大青年男女在各项工作中都能起到突击作用。内战爆发,他成为村里党支部的宣传委员,组织青年去参军,并在1940年8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随后辗转全国各地,他在军队里锻炼、成长,军人敢打敢拼、不服输的精神深深刻印在了他的心里,也为日后参与生物所的创业历程奠定了基础。用行动诠释着一名战士的担当与奉献,深入骨血的军魂一直指引着他每一步的人生路。照亮他人,奉献自己,这就是尹芳。

不畏艰险,俯首奉献

    1959年,尹芳同志和他的10个战友为了完成筹建“猿猴生物实验站”的任务来到昆明。由于研究任务的特殊性,加上便于实验动物的饲养,项目选址玉案山花红洞,这是彝族聚居的一个小山村,距离昆明市中心十几公里,面对眼前的一片荒地,没有道路,人生地不熟,周围都是本地少数民族同胞,他们一群人住在招待所、观音洞、借住防疫站,很快,在山下租房,摆上几张办公桌、椅子就开始了实验站的筹建工作。

    在大山上成立一个动物实验站并非易事,管道、设施、排水等基础设施都有特殊的修建标准,这在一个资源紧缺的年代里显得困难重重。由于从山脚到山顶还需几十里山路,建筑材料变得尤为稀缺,人员进出都耗时耗力,更别提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了,尹芳同志带着筹备组成员四处筹措建材,钢筋和水泥都要从北京出发途经越南,辗转多处才能到达昆明,汽车只能运到山上的筇竹寺,还要用马车一趟趟运回工地。“革命战士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是那个时代的行动口号,也是尹芳同志的真实写照。为了保证交通条件,尹芳同志和其他战友们连同建筑工人一起拿起锄头、铁铲,在荒山中开垦道路,寻找水源,不仅如期盖好了大楼,而且解决了生产用水问题。

    作为科研院所,特殊的医学实验设备必不可少,但是这些仪器设备需要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采购,普通的电器也需要从昆明市区采购。找上级、问渠道、实地考察、安排运输等等,尹芳同志和他的战友们使尽浑身解数,就这样一步步,一个脚印在完成生物所这座大工程的奠基。

    当时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劳动力和人才的缺乏是整个国家的常态,面对招不到人、留不住人才的现状,尹芳同志不仅从昆明四处去找学生来培养,还去北京医科院申请编制、人才和领导,这才总算建立了稳定的科研和生产队伍。尹芳同志为他们消除后顾之忧,开设杂货铺,满足员工的物资需求;搭建医务室,解决员工的看病问题;组建托儿所、联系对口小学、接送职工子女上学等。创业之初,伙房的搭建、动物房的建造都需要亲力亲为,尹芳同志想尽了办法,保障山上职工的基本生活,为的就是让他们能全力投入到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究中去。

    忘我奉献,方能破险除难。条件虽然艰苦,但在尹芳同志的奔走和大家的齐心协力下,生物所在离市区十几公里的山上总算搭建了完整的科研教学、动物实验、疫苗生产和后勤生活系统,在这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供电、给水、生活保障系统,食堂、浴室、医务室、幼儿园、小卖铺等皆完善成形,还推动了当地村庄的就业,和附近的村民也建立了良好的联结。那里的彝族群众搭所内便车、周末进所看电影、进医务室看病、来小卖铺购物成为生活的日常。尹芳和战友们一起动手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引领大家克服困难成功建所,以军人特有的坚韧、执着、果敢、无畏,在推进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路上无怨向前。

离休不离党白发映丹心

    离休后,尹芳离休不离党,闲不下来的他又在洪山居委会干了七年。尹芳常常遗憾自己书读得少,所以在闲暇之余,他在家中还自学数学、书法,手边的那本汉语字典也在日常翻阅中早就磨破了。虽然离休了,尹芳还时时关注生物所的发展,对马金铺疫苗生产基地的二期工程以及花红洞的新园区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关心。尹芳常说,生物所从建所之初的种种困难状况到现在越来越好,真的是离不开一代代人的努力。如今尹老已103岁高龄,仍积极在生物所文化建设各类大型活动中发挥作用,精神矍铄、思路清晰的尹芳老师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激励着新一代生物所人踔厉奋发、勇往直前。

        生物所内还有很多像尹芳这样的老同志,他们历经多年艰辛,为国家的公共卫生健康事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助力。他们将自己的青春韶华无怨无悔地抛洒在花红洞,他们用自己的才情和抱负谱写了奉献之歌。新一代生物所人将站在前辈奠定的坚实基础上,继续奋勇前进。

终审:imbcams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