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期协和学术沙龙聚焦“佐剂临床前评价关键问题”,在云南澄江成功举办
2025年6月28日上午,“第104期协和学术沙龙”在云南澄江拉开帷幕。本次沙龙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生物所)承办,邀请到来自疫苗、医学免疫、生物安全和药品监管等多个领域的知名专家参会。
生物所党委书记游丹在开幕式上讲话
会议以“佐剂临床前评价关键问题”为主题,聚焦疫苗研发过程中的核心技术与难点问题。开幕式上,生物所党委书记游丹致辞,她强调,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推动疫苗佐剂创新是增强国家生物安全能力、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支撑。
聚焦前沿:专家在抚仙湖畔探讨佐剂评价关键议题
杨昭庆研究员首先介绍了生物所的科研平台与疫苗转化资源概况,展示了疫苗研究在基础建设和资源整合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随后,多位顶尖专家带来前沿报告:复旦大学鄢慧民教授聚焦黏膜佐剂研发路径与未来趋势、四川大学孙冰冰教授探讨了工程化设计策略、中国纳米中心王亚玲研究员分享了新型无机佐剂开发进展、生物所刘存宝研究员深入解析了带状疱疹疫苗佐剂的临床前评价。
思想交锋:圆桌讨论环节专家热烈交流
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气氛热烈。来自研究所、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包括周晓冰、李哲媛、范昌发、宫丽崑、左从林、刘宝峰、程宾、吴凡、刘勤等,围绕佐剂安全性评价、临床前模型标准化、监管政策适配等核心问题展开深度交流与观点碰撞,提出了多项具有前瞻性建议和科研合作方向,并一致呼吁:加强多中心验证与监管协同,打通佐剂从技术走向临床应用的“最后一公里”,构建高质量转化路径。
生物所王佑春所长总结发言
在会议的最后,生物所王佑春所长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沙龙聚焦疫苗佐剂的一些关键科学问题。包含了佐剂的机制研究、构建、转化应用及评价标准指导等关键环节,对加速佐剂从实验室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解决疫苗佐剂研发中关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更多突破口。王佑春表示,生物所将继续发挥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发和资源特色,不断拓展与各单位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激发科技创新动能,推动佐剂的研发和转化应用。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