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于人类健康事业

共创人类健康财富

科学研究

Scientific Research
您的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 2024-11-20

    类病毒是已知的最小的传染性病原体,最初是在植物中发现的,但迄今还未在动物中发现。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新突发传染病研究中心胡云章团队与云南省肿瘤医院李文亮团队及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刘长宁团队合作,使用了一种无参考的计算机算法[1,2],在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发现了一个新型类病毒样环状RNA,认为它是一种哺乳动物的类病毒,将其命名为结直肠癌相关类病毒(colorectal cancer-associated viroid,CCAV)。这是首次在人体中鉴定出一种尚未发现的类病毒。 相关研究结果于2024年11月10日在线发表在Cancer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论文……
    查看更多
  • 2024-09-24

    2024年8月14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微生物所”)副所长王奇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毕玉海、邓涛研究员、刘龙超研究员、王亮亮研究员、赵欣研究员、李世华研究员、王寒副研究员、龚明丽博士后一行9人莅临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生物所”)开展调研交流与学术研讨。会议由科研处组织,生物所党委副书记吴俊、所长助理孙强明、首席科学家廖国阳、产业转化处副处长周健、公共实验平台中心负责人俞建昆、科研处副处长马磊、马雁冰研究员、鲁帅尧研究员、张寒研究员、李倩倩副研究员参与了调研座谈,其他科研人员及研究生参与了后续的学术讲座环节。 吴俊副书记代表生物所致欢迎词,表示希望通过此次
    查看更多
  • 2024-06-26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生物所”)以第一完成单位,李琦涵研究员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全球首创手足口病EV71疫苗研制及产业化”项目,经由云南省提名,获得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时隔近三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改革后重启第一届,从众多生物医药类项目中脱颖而出,该项目凝聚了科技人员的智慧与心血,体现了生物所作为国家队的责任与担当。
    查看更多
  • 2024-02-05

    2024年1月23日下午,廖玉辉教授应邀到我所进行了题为“功能探针与传染病分子诊断”的学术讲座。讲座由科研处组织,王佑春所长、孙强明研究员、刘野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廖玉辉教授介绍了团队近期的研究进展和代表性结果,重点阐述了聚合物电化学发光信号放大探针构建策略及其在病原体高灵敏度检测中的应用,结核结节靶向功能核酸探针在结核病影响诊断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以及多价仿生疫苗的设计原理和研究进展。 廖教授的讲座内容新颖,对新型分子探针和创新仿生疫苗的讲解细致。在讨论环节,廖教授回答了大家关于探针材料、疫苗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并表示生物所具有疫苗研发、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平台和灵长类实验动物
    查看更多
  • 2024-02-05

    钟劲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免疫与感染研究所(原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曾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负责人,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等,现担任上海市微生物学会病毒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病毒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丙型肝炎病毒、埃博拉病毒等重要人类RNA病毒的研究。 2024年1月9日上午,钟劲研究员应邀到我所进行了题为“高致病性RNA病毒反向遗传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的学术讲座,王佑春所长等30多位科研人员和研究生在科研楼会议室参加了讲座。 钟劲研究员介绍了课题组在抗HCV病毒药物筛选方面的工作,从R
    查看更多
  • 2023-11-02

    我所刘存宝研究员获邀参加于2023年10月22日至24日在瑞士科技会议中心举办的国际疫苗学会2023年度大会(2023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Vaccines Annual Congress),并以“LNP-CpGODN-adjuvanted varicella-zoster virus glycoprotein E induced comparable levels of immunity with ShingrixTMin VZV-primed mice”为题,就其作为PI团队的带状疱疹亚单位疫苗研发工作,同时以会议口头报告(oral presentation
    查看更多
  • 2023-10-07

    我所王佑春教授主编的《Pseudotyped Virus》(《假病毒》)一书近日由 Springer出版社出版。这本专著汇集了国内外多个假病毒研究团队的专家,系统总结了假病毒技术的概念、构建、方法开发与标准化以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长期以来,病毒的基础研究以及病毒疫苗评价开发面临各种限制,主要体现在许多病毒难以进行大规模培养,部分病毒的研究还需要依赖高等级实验室(BSL-3或BSL-4),很多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病毒株不易获得。随着假病毒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这些问题不断得到了更有效的解决。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假病毒技术被广泛运用,尤其在新冠肺炎药物和疫苗的快速研发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研
    查看更多
  • 2023-09-12

    2023年8月23日,我所召开医学伦理委员会换届会议,会议由我所第一届医学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净思主持。 会上,伦理委员会秘书汇报了第一届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工作总结,介绍了委员完成了的医学伦理审查机构自查等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会议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医学伦理委员会章程》进行了第二届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的换届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17名、秘书一名。委员包括生物医学、伦理学、法学等领域的专家以及社区工作者,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组成要求。 经第二届医学伦理委员会委员推举,由杨净思担任第二届医学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车艳春、姚宇峰担任副主任委员。 主任委员杨净思就伦理委员会指出
    查看更多
  • 2023-09-05

    为提升生物所(我所)科研创新能力,开拓科学研究视野,提升学术合作与交流。9月1日上午,暨南大学分子医学病毒研究所所长、Duke大学荣誉教授高峰教授应邀为我所师生带来了题为“艾滋病疫苗的挑战和希望”的学术讲座。高峰教授作为知名艾滋病病毒学研究专家,在艾滋病及相关领域研究30余年,对HIV起源,病毒变异进化,致病性、耐药性、适应性、免疫逃逸,广谱中和抗体产生机制和疫苗等研究领域做出重要贡献。讲座由王佑春所长主持,首席科学家廖国阳研究员、刘野研究员、科研处负责人杨昭庆研究员等各部门教师及同学参加了此次讲座。 艾滋病疫苗的一直是疫苗研发的巨大挑战,然而,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科学家们也怀揣着希望,积极
    查看更多
  • 2023-09-01

    2023年8月14日上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第十二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茭菱路所区顺利召开。会议由主任委员王佑春主持,17位学术委员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审议了一项所级后备引进人才项目,以及狂犬疫苗项目的立项方案,并听取了所内三个重点技术平台工作规划的情况汇报。 学术委员会对审议的后备人才引进项目给予了肯定和好评,认为该项目与我所目前发展的方向十分契合,建议拟引进人才应紧密围绕生物所疫苗研究的相关领域开展工作,为我所细胞免疫技术平台建设打下基础;委员们通过了狂犬疫苗研发的立项方案,并对该项目的工艺和进度安排提出了优化建议;学术委员们充分肯定了基因编辑等基因工程技术平台建设的重要
    查看更多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