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卖不动了!A股疫苗巨头认栽,上半年净利预减超6成
新冠疫情仍在反复,但新冠疫苗的需求已然冲高回落,进入2022年,履有“新冠疫苗过剩”的声音,但并未引起国内公司的重视。
而事到如今,这一问题,已然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兑现为损失。
2022年7月24日,A股疫苗龙头公司康泰生物发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测公告,预计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大幅下降,较去年同期下降70.29%-61.37%。
诡异的是,康泰生物的营收维持了相当高速的增长,公告预计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28亿元,同比增长73.72%。
营收和净利润“剪刀差”背后,是康泰生物在新冠疫苗业务上,遭遇的巨大风险。
在公告中,康泰生物表示,二季度以来,国内外新冠疫苗接种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新冠疫苗需求量下降较快,公司新冠疫苗销量快速下滑。
同时,康泰生物新冠灭活疫苗仍处于海外Ⅲ期临床阶段,因俄乌战争的影响导致在乌克兰Ⅲ期临床数据揭盲延后,后续销售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鉴于以上原因,公司对存在减值迹象的新冠疫苗相关库存商品、原辅料、自制半成品及截至2022年3月末的新冠疫苗开发支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4.14亿元;此外,对二季度发生的新冠灭活疫苗研发支出费用化处理,金额为1.40亿元;合计减少利润总额5.54亿元。
2022年7月25日,康泰生物股价开盘跌幅达5%。
事实上,康泰生物虽然并非国内新冠疫苗的第一梯队玩家,但其灭活新冠疫苗作为全国第4款上市的灭活疫苗,也是第6款上市的新冠疫苗,入局时间并不算晚。
其后,更有上市公司三叶草生物停掉其他项目孤注一掷研发新冠疫苗,融资超11亿美元的爱博生物正在加紧开发mRNA新冠疫苗。
康泰生物这一决定,预示着哪些变化?对于国内其他布局新冠疫苗的公司,是否具备参考和警示意义?
新冠疫苗卖了1年,重仓布局
康泰生物的新冠疫苗上市时间,并不算长,仅卖了1年多时间。2021年5月7日康泰生物的新冠灭活疫苗正式获批,于2021年的6月1日在深圳市上市接种,在接种时需要连续接种两针。
除此之外,康泰生物另一款未在国内上市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在印尼也有销售,但卖了仅半年时间。2022年1月10日,印度尼西亚国家药品和食品管理局官网显示,已授予康泰生物生产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Kconecavac作为同源加强针的紧急使用授权。
尽管只销售了半年时间,但新冠疫苗帮助康泰生物获得了相当迅速的业绩增长。财报显示,2021年康泰生物营业收入36.52亿元,同比增长61.51%,净利润12.63亿元,同比增长86.01%。
尽管康泰生物没有在财报中披露新冠疫苗销售细节,但相关分析显示,其至少贡献了一半的业绩增长。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预计,康泰生物2021年新冠疫苗(灭活疫苗+AZ合作腺病毒载体疫苗)贡献收入比例超过50%;非新冠疫苗部分收入占比近50%,其中四联苗、乙肝系列、23价肺炎+Hib三大品类收入占非新冠疫苗收入比例约为50%、30%和20%。
在不错的业绩增长下,康泰生物一度在新冠疫苗上下重注布局。财报显示,康泰生物2021年研发投入7.38亿元,同比增长170%,占营收比例为20.22%,主要为新冠灭活疫苗三期临床研发投入金额较大所致,其中资本化率为52.03%。
2021年7月,康泰生物又完成可转债发行募资20亿元,其资金投向也全部为新冠疫苗项目。
据了解,康泰生物目前新冠灭活疫苗海外三期临床试验正在实施中,此前已与马来西亚永大集团签署协议,就相关产品在当地进行III期临床试验和商业化达成一致,并表示将在巴基斯坦、乌克兰、阿根廷、哥伦比亚、尼泊尔、菲律宾等国家同步开展III期临床试验。
海外商业化也存风险
重仓布局新冠疫苗的,不止康泰生物一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十多家企业在研新冠mRNA疫苗,其中进度相对较快的有沃森生物、艾博生物、军科院合作的新冠mRNA疫苗和艾美疫苗的新冠mRNA疫苗,均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具体而言,2020年6月,艾博生物与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及沃森生物共同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ARCoV于2021年7月启动国内3期临床试验,2021年9月,开启国际多中心3期试验。到目前为止,ARCoV在墨西哥、印尼、菲律宾等海外国家开展的临床3期试验,入组已基本完成;在国内广西和云南开展的3期临床试验以及18岁以上人群的“新冠灭活疫苗+新冠mRNA疫苗”序贯接种临床试验,也已完成入组接种。
2022年1月24日,ARCoV的1期临床(ChiCTR2000039212)数据在The Lancet Microbe杂志上发表。结果显示,ARCoV在5种不同剂量(5μg、10 μg、15 μg、20 μg和25 μg)下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良好,且能够诱导强烈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
2022年6月23日,艾美疫苗在Clinicaltrials.gov网站上注册了新冠mRNA疫苗LVRNA009作为加强针的三期临床研究。该三期临床在巴基斯坦进行,计划入组1100例健康志愿者。
除此之外,更有本土创新药企停掉其他在研项目,专注开发新冠疫苗。2022年6月5日,三叶草生物发布公告,对外介绍了公司最新的发展规划,即,优先把所有资源配置给新冠疫苗这一项目,暂停目前的其他3个临床管线投资,减少非新冠项目和新项目的投入。
同时,三叶草生物计划贷款3亿美元用于未来新冠疫苗上市后的商业化运营。
此前,业内已然有共识,国内新冠疫苗接种率较高,市场空间有明显收窄,出海是出路,但新冠疫苗海外商业化前景也显现出颓势。
据Airfinity Ltd.公司的预测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疫苗的产量可能超过90亿剂,但到2023年及以后,疫苗需求可能会下降到每年约22亿至44亿剂。
并且从康泰生物此次通过减值准备及研发费用化对抵商业化风险的操作看,海外新冠疫苗商业化的颓势,正在从遥远的未来,变为真真切切的商业化现实。
新冠疫情还在全球持续,病毒变异株层出不穷,对于入局这个危险游戏的参与者,如何在不确定中抓住机会,收回巨额研发投入,才是真正的考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