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于人类健康事业

共创人类健康财富

图情资讯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 2024-02-18

    据环球网援引路透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地时间14日透露,俄罗斯科学家已接近研制出癌症疫苗和新一代免疫调节药物,很快就可以提供给患者使用。 报道称,普京当天在莫斯科出席一个关于未来技术的论坛并发表讲话,“我们已经非常接近研制出癌症疫苗和新一代免疫调节药物。我希望它们很快就能被有效地作用于个体治疗中。”普京说。 路透社表示,普京没有说明可能很快面世的这种疫苗具体针对哪种类型癌症,也没有说明疫苗的具体作用方式。但报道提到,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公司正在研制癌症疫苗。去年,英国政府与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BioNTech)签署了一项协议,启动提供“个性化癌症治疗”临床试验,目标是到2030年惠及1万名患者。
    查看更多
  • 2024-01-09

    本期文章:《自然—免疫学》:Online/在线发表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Nicholas D. Huntington研究小组发现,IKAROS和AIOLOS直接调控AP-1转录复合物并对NK细胞的发育至关重要。2024年1月5日,《自然—免疫学》杂志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 通过条件性基因失活,研究人员发现Ikzf1/Ikaros对正常的自然杀伤(NK)细胞淋巴细胞生成至关重要,IKZF1直接抑制白细胞介素-15受体的负调控因子Cish,导致白细胞介素-15受体信号转导受损。在Ikzf1缺失的NK细胞中,Bcl2l11和BIM的水平以及内在凋亡都有所增加,这也是NK淋巴细胞减少症的部分原因,因为当I
    查看更多
  • 2024-01-09

    本期文章:《自然—免疫学》:Online/在线发表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合理设计的“二合一”免疫原DAM驱动对猴痘病毒的强效免疫反应。相关论文于2024年1月5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免疫学》。 研究人员利用结构引导的多抗原融合策略设计了一种“二合一”免疫原,它基于单链二聚体猴痘病毒(MPXV)胞外包膜病毒抗原A35与胞内成熟病毒抗原M1的双价融合,称为DAM。DAM保留了这两种成分的天然表位构型,与联合免疫策略相比,显示出更强的A35特异性抗体和M1特异性抗体反应,以及对疫苗病毒(VACV)的体内保护效力。 DAM诱导的MPXV特异性中和抗体是VACV活疫苗
    查看更多
  • 2024-01-09

    本报讯 许多人工智能研究人员认为,未来超级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导致人类灭绝。不过,对于这种风险仍存在较大的分歧和不确定性。 这一发现来自对2700名人工智能研究人员的调查,这些研究人员都曾在最近召开的6个顶级人工智能会议上发表过研究成果。 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项调查。该调查要求参与者分享他们对未来人工智能技术里程碑的设想,以及这些成就带来的或好或坏的社会后果。 近58%的研究人员表示,导致人类灭绝或其他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极其糟糕的结果的可能性为5%。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表明大多数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并不认为先进的人工智能会摧毁人类。”相关论文作者之一、美国机器智能研究所的Katja Grac
    查看更多
  • 2024-01-08

    编译 | 冯维维 近日,《自然-医学》年度特刊盘点了2024年可能影响医学发展的11项临床试验,其中包括一些首次用于人体的疗法,如碱基编辑、新型疫苗、干细胞、人工智能(AI)算法、免疫疗法等。 “这些都是前景可观的疗法,但研究人员必须通过临床试验才能检验它们是否对患者有益。”《自然-医学》高级杂志编辑Ben Johnson说。 AI应用在榜单中尤为显眼。虽然之前提出过各种可能性,但此类工具很少用于临床试验。MARS-ED临床试验正在评估一个AI模型是否能协助预测经急诊救治的患者在31天内的死亡风险。另一项仍在进行的试验正在追踪英国6家医院的15万名患者,测试AI能否通过胸部X光片发现哪些患者当
    查看更多
  • 2024-01-05

    为指导和规范人纤维蛋白原用于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和获得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的临床试验,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部署下,药审中心于2022年发布了《人纤维蛋白原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结合近一年的实施情况,药审中心组织修订了《人纤维蛋白原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修订版)》(见附件)。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药品技术指导原则发布程序的通知》(药监综药管〔2020〕9号)要求,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同意,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特此通告。 附件:人纤维蛋白原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修订版)
    查看更多
  • 2024-01-05

    近日,《科学通报》在线发表了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夏瑞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他们研究开发出一款多功能植物小RNA分析工具——sRNAminer,可便于研究人员进行一站式小RNA分析及可视化。 sRNAminer软件整体功能概览。课题组供图 据介绍,植物小RNA是植物生长发育和营养繁殖过程的重要调控分子。目前已有的分析工具多数依赖于命令行环境,且功能较单一,无法有效支持研究人员对植物小RNA生物功能的深度探索。 该团队开发的sRNAminer包含了常用的植物小RNA数据分析功能。其功能主要分为四大部分:一是数据预处理,包括接头去除,数据去冗余,去除目标外的非编码RNA和质体污染以及读段回帖;二是植
    查看更多
  • 2024-01-05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学与药学院教授裴志超团队在癌症纳米疫苗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Chemical Science上。 图(a)纳米疫苗的合成示意图。(b)用于诱导ICD的纳米疫苗引发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示意图。(课题组供图) 近年来,基于癌症纳米疫苗的免疫疗法,由于其潜在的高疗效、特异性和可产生长期免疫记忆效应的能力,有望成为改变癌症治疗模式、根除肿瘤和预防肿瘤复发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然而,较差的免疫原性和免疫抑制的肿瘤微环境限制了纳米疫苗介导的免疫疗法的治疗效果。鉴于此,该团队设计和制备了一种Mn(III)介导生成的碳中心自由基提高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的纳米疫苗(MPL@
    查看更多
  • 2024-01-04

    一项雄心勃勃的“人类免疫组计划”(HIP)将于今年年初启动,从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志愿者那里收集数据。 据《科学》报道,HIP得到了一个由公司、政府机构和大学组成的国际联盟的支持,将探测血液和组织样本中的数千种免疫变量。其结果可能是全球最大、最全面的免疫学数据库。利用这一数据资源,科学家能够研究免疫系统差异及其如何影响人们对疫苗和药物的反应,以及人们对疾病的脆弱性。 未参与该计划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免疫学家Mark Davis表示:“在了解人类疾病方面,这里有一个巨大的机会。” 这仅仅是个开始,这项计划目前每年的资金投入约为500万美元,但最终可能耗资数十亿美元。HIP是之前“人类疫苗计划”的一个分
    查看更多
  • 2024-01-04

    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国内终于有了预防性药物。 2024年1月2日,阿斯利康与赛诺菲共同宣布,长效单克隆抗体尼塞韦单抗(商品名:乐唯初)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用于预防新生儿和婴儿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 尼塞韦单抗是首个且唯一在华获批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预防手段,也是我国首个且唯一获批为保护婴儿群体应对RSV感染的预防手段,适用于即将进入或出生在第一个RSV感染季的新生儿和婴儿。 根据阿斯利康和赛诺菲方面披露的消息,尼塞韦单抗预计将于2024年至2025年RSV感染季在中国上市。在尼塞韦单抗之前,国内还没有任何RSV疫苗或药物获批,但从公开资料来看,不少药企已经有
    查看更多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