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于人类健康事业

共创人类健康财富

图情资讯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Nature Methods:陈玲玲评述长非编码RNA研究前沿进展及挑战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0-18 14:03:57 浏览次数:

      近年来,随着RNA测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哺乳动物体内超过10万条长非编码RNA(LncRNA)被发现,并以细胞和组织特异、时空以及亚细胞分布特异等形式存在,参与调控基因表达。研究手段和技术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长非编码RNA的认知,然而对于长非编码RNA生命周期与功能机制的全方位解码还远未完成。 

  2022年10月6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员受邀在 Nature Methods 期刊上发表了题为:Towards higher-resolution and in vivo understanding of lncRNA biogenesis and function 的主题评论,重点论述了新技术的应用为长非编码RNA研究带来的前沿进展以及今后研究的挑战。 

43ceb88a3e1e4659bf2471a265edb124.png       

  在这篇论述中,陈玲玲研究员以“我(lncRNA)是谁,我何时被转录,我定位于何处,我如何工作,我干了什么”的角度,从1)长非编码RNA生成、定位与功能,2)长非编码RNA相互作用因子、结构与剂量效应,3)长非编码RNA缺失的生物学表型三个方面解读了研究手段进步拓展了对长非编码RNA功能的认知。 

8ccbe377e1f6425eb523b84c14d05cdd.png   

  同时,该文也指出长非编码RNA分子天然的柔性、其折叠和结构的异质性给相关研究带来挑战,并提出第三代长读码RNA测序技术、超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以及基于基因编辑和碱基编辑器技术等的发展为长非编码RNA研究带来的新机遇,为相关研究提出新方向。 

  分子细胞卓越中心陈玲玲研究员为本文的唯一作者。该项工作得到了中科院、上海市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经费的支持。 

  

  (来源:生物世界) 

  原文出处:Chen LL. Towards higher-resolution and in vivo understanding of lncRNA biogenesis and function. Nat Methods. 2022 Oct;19(10):1152-1155. doi: 10.1038/s41592-022-01626-9. PMID: 36203021. 

  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203021/ 


终审:白巍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