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于人类健康事业

共创人类健康财富

行业资讯

  • 2021-06-10

    2021-06-10 尽管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在女性人群中的影响得到广泛关注,但其实男性感染HPV也会患癌。以美国数据为例,高危型HPV感染引起的癌症占男性所有癌症的2%,在一些国家,男性接种HPV疫苗正在逐渐受到重视。 近期,发表在《柳叶刀-感染病学》(The Lancet Infection Disease) 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学校实施HPV疫苗接种计划后,男性感染HPV的概率减少了52%~76%。 该研究由来自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的Eric Chow教授领导,研究者在澳大利亚共招募了400名16-20岁发生同性性行为的男性(have sex
    查看更多
  • 2021-06-10

    2021-06-10 新冠全球大流行之际,疫苗正被寄予重启世界的厚望。然而,关于牛津-阿斯利康新冠疫苗ChAdOx1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和血管不良事件的报道,已经导致一些国家限制其使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部分公众接种疫苗的积极性。 北京时间6月9日晚间23时,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在线发表了由英国团队完成的一项研究,题为“First-dose ChAdOx1 and BNT162b2 COVID-19 vaccines and thrombocytopenic, thromboembolic and hemorrhagic even
    查看更多
  • 2021-06-09

    2021-06-09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至今已造成全球1.4亿人感染和300余万人死亡。随着疫情进展,突变病毒株不断出现,对中和抗体和疫苗的防护效果提出了严重挑战,迫切需要针对各型突变株中高度保守的转录复制过程开展深入研究,阐明关键药物靶点的工作机制,发现能够有效应对各种突变株的抗病毒药物。   新冠病毒是目前已知RNA病毒中基因组最大的一种病毒(约30 kb),其基因组编码了一系列非结构蛋白,并按照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顺序,形成复杂的超分子蛋白质机器“转录复制复合体”(RTC),负责病毒转录复制的核心过程,包含了众多保守的抗病毒药物设计的关键靶点。由于基因组极
    查看更多
  • 2021-06-09

    2021-06-09   高血压在全球影响约10亿成人,高血压也是心梗、心衰、中风、慢性肾病和认知能力下降的危险因素。在≥50岁人群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最常见的高血压形式,而且在预测冠心病、中风、心衰、终末期肾病等事件上,收缩压比舒张压的影响更明显。   然而,在高血压人群中,收缩压要降到什么程度,多年来不断有探讨。通常,收缩压<140 mmHg是常见的治疗目标,收缩压<120 mmHg的强化血压控制是否有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日前,《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最新发表了里程碑研究SPRINT(收缩压干预试验)的最终结果,证实了强化血压管理、收缩压低于120 mmHg可以显
    查看更多
  • 2021-06-09

    2021-06-09 在1型糖尿病中,人体的免疫系统会错误地攻击产生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β细胞损伤会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消失,进而影响血糖水平调节,因此1型糖尿病患者余生要服用外源性胰岛素。 那免疫系统攻击胰岛B细胞是否可以减缓?来自瑞典林雪平大学(Linköping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近期在美国糖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旗下期刊Diabetes Care发表了一项2b期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疫苗免疫,注射一种蛋白质有望改变1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防御,帮助患者维持机体自身产生的胰岛素水平。
    查看更多
  • 2021-06-09

    2021-06-09 随着新冠疫苗接种行动在全球开展,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新冠疫情逐渐的得到控制。当然,关于疫苗副作用的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最近,Nature子刊Nature Medicine揭示了一则由辉瑞/BioNTech 新冠mRNA疫苗BNT162b2带来的极为罕见的不良事件。一位长期接受抗PD-1单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在接种这款疫苗后,体内发生了细胞因子风暴。这也是全球范围内首次报告的由mRNA新冠疫苗引发的细胞因子风暴。 细胞因子风暴,即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 (CRS),是一场由细菌、病毒等剧烈刺激引发的免疫系统 “乱杀”,表现为全身性炎症反应
    查看更多
  • 2021-06-09

    2021-06-09 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在8日《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首个详细的新冠病毒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E蛋白)的原子级模型,该蛋白与维持肺部粘膜所必需的一种名为PALS1的人类肺细胞连接蛋白结合。该模型展示了这两种蛋白质是如何相互作用的,有助于解释病毒如何在特别脆弱的新冠肺炎患者中造成广泛的肺损伤,并逃逸肺部感染其他器官。这一发现可能会加快对阻断该疾病严重影响的药物的研究。 新冠病毒包膜蛋白与其刺突蛋白一起存在于病毒的外膜上,帮助病毒在感染细胞内组装新颗粒。早期研究表明,包膜蛋白在劫持人类蛋白质以促进病毒释放和传播方面发
    查看更多
  • 2021-06-09

    2021-06-09 中新网北京6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在线发表一篇流行病学研究论文称,从2020年6月开始欧洲旅行的恢复,可能促成了新冠病毒(SARS-CoV-2)的一个新变异体在夏季快速传播。 该研究指出,这个被认为出现在西班牙的新变异20E(EU1)新冠病毒,被夏季旅行者数百次引入欧洲各国。尽管该变异并未显示出传播性增加,但这些发现表明旅行如何促进变异频率,并强调了恢复旅行时基因组监测和防控策略的重要性。 目前,新冠病毒几乎通过病毒基因组测序实时追踪,该方法还能监测到新变异的出现。论文通讯作者、瑞士伯尔尼大学艾玛·霍克罗夫特(Em
    查看更多
  • 2021-06-09

    2021-06-09 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和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微生物所供图 近日,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刘双江团队构建了包含400个不同物种的健康人群肠道微生物菌株资源库(hGMB),相关成果发表于《微生物组》期刊。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健康和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目前,仅有不足半数的肠道微生物物种,成功地在实验室获得纯培养和命名。肠道微生物菌株资源的匮乏,极大的限制了肠道微生物的应用与研究。 此次他与团队构建的hGMB包括400个不同的物种,其中有102个物种为首次分离、培养和鉴定,1170株代表性菌株保存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已经向科研界和产业界提供了
    查看更多
  • 2021-06-09

    2021-06-09 科技日报北京6月7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研究生院高级科学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倡议团队的一项新研究发现,一种名为TET1的分子是髓鞘修复的必要组成部分。这项7日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研究表明,TET1可以修改成人大脑中特定胶质细胞的DNA,能够形成新的髓鞘来应对髓鞘损伤。 最近的研究表明,由于受伤、体育锻炼和精神刺激,人体每天都会形成新的脑细胞。胶质细胞,特别是那些被称为少突胶质祖细胞的细胞,对外界信号和损伤高度敏感。它们可以检测神经系统的变化,形成新的髓鞘。 髓鞘是包裹在神经细胞轴突外面的一层膜,提供新陈代谢支持和准确的电信号传输。然而,随着我们
    查看更多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