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于人类健康事业

共创人类健康财富

行业资讯

  • 2022-11-29

    本期文章:《科学》:Volume 378 Issue 6622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Oscar Marín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通过突触类型特异性控制局部蛋白质合成的皮层连线。相关论文于2022年11月25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确定了一条信号通路,该通路调节小鼠大脑皮层中表达小清蛋白(PV+)的中间神经元上形成兴奋性突触所需蛋白质的局部合成。这一过程涉及Erb-B2受体酪氨酸激酶4(ErbB4)对TSC亚单位2(TSC2)的调控,这使得信使RNA(mRNA)的翻译以细胞类型特异性和突触类型特异性的方式得到局部控制。核糖体相关的mRNA分析揭示了ErbB4信号下游的突触蛋白的分子程序,该程序
    查看更多
  • 2021-12-22

    2021-12-22 导读:日本科学家近日研发除了一种抗衰老疫苗,可以诱导免疫系统选择性清除衰老细胞。 为了延缓衰老,古有求仙问道、炼丹服药,今有基因编辑、换血养生,实则都是毫无根据的伪科学。日本科学家最近研发出了一种抗衰老疫苗,可以诱使免疫系统选择性清除衰老细胞,延长生命。 衰老细胞广泛存在于人、灵长类动物和啮齿类动物的组织中,并且在人类的年龄相关的疾病,如骨关节炎、肺纤维化、动脉粥样硬化和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组织中都发现了衰老细胞。在之前的研究中,清除衰老细胞(Senolysis疗法)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抗衰老治疗策略,可以改善与小鼠衰老有关的正常和病理变化。然而,大多数抗衰老药物都会抑制抗凋
    查看更多
  • 2021-12-22

    2021-12-22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1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神经科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显示,致命菌炭疽杆菌释放的炭疽毒素可缓解小鼠疼痛。研究发现,炭疽毒素或许是一种新的潜在镇痛疗法,但仍需开展进一步研究明确其具体作用机制和它在其他生物体内的潜在关联。 伤害性感受器是一组特异性感觉神经元,能提醒我们注意有害的环境变化或刺激,比如极端温度或压力。它们的信号在脑内被翻译成痛感。伤害性感受器还能直接或通过细菌产生的毒素感知特定类型的致病菌。但是,为了避免被发现,一些细菌会释放能阻断疼痛信号的物质。 美国哈佛医学院研究人员丘明诚及其同事发现,小鼠和人体脊髓旁的特异性感觉神
    查看更多
  • 2021-12-22

    2021-12-22 虽然奥密克戎已来,但德尔塔仍是全球范围内占主导地位的毒株。从首次发现到以烈火燎原之势席卷全球,德尔塔只用了几个月。 为什么德尔塔传播得如此之快?是谁给了德尔塔的超快传播力? 经过3个多月的“追凶”,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黄波教授、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秦川教授等研究团队最终“查明”了德尔塔究竟是怎样实现超快传播的。 “我们发现,德尔塔变异株能够攻破抗炎型肺泡巨噬细胞的防御机制,通过增加氨基基团的数量,在相对较高的pH环境下,完成刺突蛋白质子化,激活组织蛋白酶。组织蛋白酶通过切割病毒刺突蛋白,导致病毒颗粒的膜和内吞小体的膜在接触部位裂开,使得病毒RNA释放到细胞浆中,进而
    查看更多
  • 2021-12-22

    2021-12-22 今冬的草莓刚刚上市,就被出血热“碰瓷”,送上了热搜。近日,西安出现多例出血热患者,“吃草莓会得出血热”的流言随后开始在社交媒体流传。 出血热,指的是肾综合征出血热,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携带汉坦病毒的鼠类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出血热已经作恶多年,它如何让人中招,又是否会“人传人”,该如何防治?与草莓“相爱相杀”的流言又所来何处,草莓还能吃吗? 出血热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有明显季节高峰 “出血热主要分布在亚洲,其次为欧洲和非洲,我国疫情最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主管医师王笑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我国每
    查看更多
  • 2021-12-21

    2021-12-21 12月17日,Science公布了2021年度十大科学突破评选结果,生物及医药领域占据7项。基于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结构的技术位列榜首,其他分别为:抗新冠强效药出现、迷幻药物可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单克隆抗体治疗传染性疾病、基因编辑工具CRISPR首次获得临床胜利、体外胚胎培养为早期发育研究打开新窗户、首次在土壤中提取到古人类DNA,以及“洞察”号首次揭示火星内部结构、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出现了“裂缝”、核聚变实现历史性突破。 1、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结构 此前,复杂的蛋白质结构只能通过艰苦的实验分析来确定,但现在可以对成千上万的蛋白质和相互作用蛋白质的复合物进行快
    查看更多
  • 2021-12-21

    2021-12-21 肿瘤中的免疫细胞对于消除癌细胞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从血液中进入肿瘤的T细胞也被称作肿瘤浸润T细胞,它们起到了识别或清除癌细胞的作用。其中, CD8+ T细胞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是杀伤癌细胞的最主要细胞类群。但在癌症发展的进程中,往往会出现T细胞功能失调,即“T细胞耗竭”的现象。 因此,如何避免T细胞耗竭、使之继续发挥作用,成为抗癌疗法开发的重要方向。最近备受关注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就是通过调节肿瘤浸润T细胞,避免T细胞耗竭。但在临床应用中,人们也发现,这类疗法在不同类型癌症中的治疗效果有着巨大的差异。 由此推测,在不同类型的癌症中,肿瘤微环境的差异对T细胞的状态起到了不同
    查看更多
  • 2021-12-21

    2021-12-21 说起炭疽,很多人知道这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人吸入炭疽杆菌可能出现严重的肺部感染,人和家畜的皮肤接触炭疽杆菌,可能会溃疡坏死,形成焦黑的痂。因为这些致病能力,炭疽杆菌甚至还曾被恐怖分子用作生物武器,可谓臭名昭著。 然而,这种可怕的微生物在一些科学家的手中,却能发挥意想不到的益处。日前,由哈佛医学院Isaac Chiu教授领衔的一支研究团队,将炭疽杆菌的毒素改造成为新的镇痛疗法。 小鼠实验结果显示,利用炭疽杆菌毒素,不仅可以消除多种形式的疼痛,而且可以专门针对介导疼痛的神经元,因此这种新的镇痛方法有望避免影响身体其他部位,减少镇痛药常见的成瘾作用。 这项发现颇为令人
    查看更多
  • 2021-12-21

    2021-12-21 12月8日,我国首个抗新冠病毒特效药——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特效药获得中国药监局的上市批准,这标志着中国拥有的首个全自主研发并证明有效的抗新冠病毒抗体特效药正式问世。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是这一研发团队的领军人物。 中国首款抗新冠病毒抗体特效药如何用药?疗效如何? 张林琦:我们是静脉滴注的方式,把一瓶放到生理盐水里面,吊一个袋子一滴注就好了,输完一瓶再输另外一瓶,整个过程前后40分钟。注入体内后马上起效,可以给身体提供很强的保护作用。 临床试验数据显示,该特效药能够降低高风险新冠门诊患者80%的住院率和死亡率,主要作用以治疗为
    查看更多
  • 2021-12-17

    2021-12-17       目前在美国获批的针对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疫苗在住院、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或在急诊科或急救诊所进行门诊护理方面的有效性数据有限。    2021年10月7日的《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刊载了一项涉及Covid-19成年患者(≥50岁)的研究,这些患者均接受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分子检测。研究者们评估了2021年1月1日至6月22日期间在多个州187家医院的41552例入院和221个急诊科或急救诊所的21522例就诊患者。患者的疫苗接种状态记录在电子健康记录和免疫登记中。研究者们使用检测
    查看更多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