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于人类健康事业

共创人类健康财富

行业资讯

  • 2021-04-19

    2021-04-19 本期文章:《自然—免疫学》:Online/在线发表 美国斯隆凯特琳癌症研究中心Colleen M. Lau、Joseph C. Sun等研究人员合作解析自然杀伤细胞中的全局性细胞因子信号网络。相关论文于2021年4月15日在线发表在《自然—免疫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多组学方法来解构和重建自然杀伤(NK)细胞中多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的复杂相互作用。促炎细胞因子和稳态细胞因子形成一个共同的信号轴,共同调节整体基因表达并进一步抑制由I型干扰素信号传导诱导的表达。这些细胞因子通过STAT蛋白介导表观遗传调控的不同模式,并且集
    查看更多
  • 2021-04-19

    2021-04-19 本期文章:《自然—生物技术》:Online/在线发表 美国GigaGen公司David S. Johnson团队从不同的B细胞库中生成重组的超免疫球蛋白。相关论文于2021年4月15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 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微流控和分子基因组学策略,可用于捕获各种哺乳动物抗体库来创建重组多价超免疫球蛋白。这个方法产生了数千种重组抗体的多种混合物,这些混合物针对治疗靶点的特异性和活性得到了富集。每种超免疫球蛋白产品均包含成千上万的抗体,这些抗体来自恢复期或接种疫苗的人类供体或免疫小鼠。 使用这种方法,
    查看更多
  • 2021-04-19

    2021-04-19 本期文章:《自然—方法学》:Online/在线发表 瑞士苏黎世理工学院Ruedi Aebersold等研究人员开发出利用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复合物的新方法。2021年4月15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方法学》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研究人员报道了PCprophet,这是一种基于尺寸排除色谱法的工具:对所有理论质谱(SEC-SWATH-MS)数据进行顺序窗口采集,从而预测蛋白质复合物并表征其在整个实验条件下的变化。研究人员证明了PCprophet的性能优于最先进的方法,并介绍了一种贝叶斯方法来分析不同条件变化下的蛋白质间相互作用
    查看更多
  • 2021-04-19

    2021-04-19 中新社香港4月16日电 (记者 韩星童)香港中文大学(中大)16日公布一项研究发现,感染新冠肺炎后康复的孕妇会将抗体由母体胎盘传给胎儿。胎儿脐带血中的新冠病毒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水平,与孕妇分娩时体内的血清水平密切相关。 中大医学院团队与香港8间公立医院妇产科合作研究,并招募在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期间确诊新冠肺炎的孕妇个案,并分析当中20位于1月31日或之前已经分娩的孕妇数据。 研究结果显示,其中7人于分娩时仍处于感染阶段或未有足够时间产生抗体,其余13位已产生抗体的孕妇中,有12人所诞下的婴儿证实获得IgG抗体。所有新生儿的鼻咽拭子样本和脐带
    查看更多
  • 2021-04-16

    2021-04-16 新发病毒在人类历史上不断出现,累计已造成数千万人死亡。当前,气候变化和全球化都为病毒传播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未来,新发病毒的暴发可能更为频繁。因此,开发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尤其是针对不同病毒中的保守靶点的广谱抗病毒药物,来对抗未来可能暴发的新发和再现病毒是目前学术界以及产业界普遍关心的议题。   2021年3月18日,复旦大学姜世勃/陆路团队以及上海科技大学杨海涛研究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Antivirals with common targets against highly pathogenic viruses 的综述论文。   
    查看更多
  • 2021-04-16

    2021-04-16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海德堡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海德堡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首次成功地对转运到被感染细胞的细胞核的过程中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进行了成像。通过成像获得的电子断层图像显示了这种病毒的蛋白包膜通过核孔---细胞核周围膜上的开口,允许分子进出。他们发现,这种病毒完好无损地通过核孔,只是在细胞核内破裂,并在那里释放它的遗传信息。这阐明了这种病毒的遗传物质整合到被感染细胞基因组中的一个重要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2月18日的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one-shaped HIV-1
    查看更多
  • 2021-04-16

    2021-04-16 内容精要   ●此项研究是在武汉开展的第一项长期血清流行病学追踪调查。在2020年4月武汉解封后,在武汉所辖全部13个区,以严格的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3556个家庭计9542名居民的代表性样本进行新冠病毒抗体检测,随后在6月以及10-12月进行随访。   ●在9542名受试者中,532人新冠病毒抗体呈阳性,经校正后,人群抗体阳性率为6.9%,说明即便经疫情暴发,仍仅有小比例人群受染。   ●发现抗体阳性者中82%未曾出现任何新冠相关临床症状,属无症状感染者,明确了新冠病毒感染者大部分为无症状感染者。   ●抗体阳性者中有40%产生了中和抗体(可有效
    查看更多
  • 2021-04-16

    2021-04-16 SARS-CoV-2的爆发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并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现在虽然有紧急批准使用的疫苗,但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还有待开发。特别是病毒突变株(例如英国株、南非株和巴西株等)的出现,使得现存疫苗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评估。SARS-CoV-2需要在生物安全等级三级(BSL-3)实验室进行研究,然而BSL-3实验室数量有限,这就阻碍了对SARS-CoV-2的基础病毒学研究以及抗病毒药物的开发。   2021年3月12日,清华大学医学院丁强课题组在PLOS Pathogens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A novel cell culture system mode
    查看更多
  • 2021-04-15

    2021-04-15 本期文章:《免疫》:Online/在线发表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John R. Mascola研究组的最新研究表明,接种稳定的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蛋白疫苗(RSV)可诱导遗传和抗原多样的抗体反应。相关论文在线发表在2021年4月5日出版的《免疫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试图确定DS-Cav1疫苗接种是否诱导了可反映自然感染条件下产生的多样性抗体库,还是产生靶向特定表位的抗体谱系。研究人员使用互补B细胞测序的方法评估了六名参与者在疫苗接种前和接种后RSV F特异性B细胞应答,并鉴定了555个克隆谱系。DS-Cav1诱导的谱系识别F(pre-F)融合前的构象,
    查看更多
  • 2021-04-15

    2021-04-15 本期文章:《自然》:Online/在线发表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Andreas Pichlmair小组利用多层次蛋白质组学揭示了SARS-CoV-2和SARS-CoV对宿主的干扰。2021年4月12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同时进行了SARS-CoV-2和SARS-CoV的多组学研究。使用最先进的蛋白质组学,研究人员对两种病毒的相互作用组以及它们对源自肺的人类细胞系中转录组、蛋白质组、泛素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然后将这些数据投射到细胞相互作用的全球网络上,揭示了SARS-CoV-2和SARS-CoV感染在不同层发
    查看更多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