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于人类健康事业

共创人类健康财富

图情资讯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 2021-09-27

    2021-09-27 本期文章:《自然—免疫学》:Online/在线发表 美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Olivier Elemento、Ari M. Melnick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OCT2的预定位促进体液免疫的细胞命运转变和染色质结构改变。相关论文于2021年9月23日在线发表在《自然—免疫学》杂志上。 在体液免疫反应期间,研究人员绘制了染色质可及性图谱,并表明OCT2是与生发中心(GC)调控元件不同可及性相关的主导转录因子。沉默的染色质区域注定要成为GC特异性的超级增强子(SE),在初始B细胞(NB)中含有预置的OCT2结合点。这些预置的SE"种子"以富含OCT2 DNA结合模体调控元件的空间聚
    查看更多
  • 2021-09-27

    2021-09-27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近日报道了共刺激受体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家族相关蛋白(GITR)与其配体 GITRL 的“非典型”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表在《细胞报告》杂志。这不仅拓展了人们对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分子相互作用模式的认知,也为基于GITR/GITRL相互作用的药物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TNF“超家族”相关分子是天然/获得性免疫调节和功能发挥的关键,该家族许多成员都是肿瘤免疫治疗和抗炎症药物研发的药物靶标。4-1BB和GITR等激活型免疫检查点分子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TNF受体(TNFR)超家族成员,全球有多款抗体药物处在临床验证阶段
    查看更多
  • 2021-09-27

    2021-09-27 中新网乌镇9月26日电 9月26日,由中国新闻社主办的“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全球抗疫与国际传播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谈及疫情话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通过视频方式致辞。他指出,病毒虽然在变异,但我们对它的规律掌握得越来越清晰,“目前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人和病毒共存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它是需要条件的,目前时机尚不成熟,应该说,我们和病毒这场持久战,目前正处在相持的阶段。” 以下为致辞文字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道,大家好!我是张伯礼。首先,热烈地祝贺“全球抗疫与国际传播论坛”大会胜利召开,我非常期盼能够去参加这次大会,因
    查看更多
  • 2021-09-27

    2021-09-27 “今年冬天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反弹。”9月25日,在2021中关村论坛“第二届全球科学与生命健康”平行论坛上,有专家的话一出口,现场观众立刻深吸了一口气。 就此判断,科技日报记者专门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求证。张伯礼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德尔塔病毒是优势毒株,传染性确实很强,一人可以传染几个甚至几十个,传播速度也快。国际方面,很多国家新一轮疫情又开始出现,有的国家是第三波,有的国家是第四波,虽然我们采取严防输入措施,但又不能完全封闭国门,回来的人越来越多。 “所以,专家做出上述判断是对的,今年秋冬还是要严防死守,疫情多点散发、局部暴发不能完全避免,需要提高警惕。”张伯礼说。
    查看更多
  • 2021-09-27

    2021-09-27 9月2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2例(云南12例,北京3例,天津1例,辽宁1例,上海1例,江苏1例,浙江1例,山东1例,广东1例),含3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天津1例,浙江1例,广东1例);本土病例13例(黑龙江11例,均在哈尔滨市;福建2例,均在厦门市)。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6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958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减少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526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确诊病例897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4
    查看更多
  • 2021-09-26

    2021-09-26 9月25日0时至24时,我省新增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2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7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1例。 新增确诊病例信息: 确诊病例1:陈XX,男,27岁,福建福州人。 2020年7月非法出境到缅甸。2021年9月24日被缅方经边境遣返回国,实行隔离医学观察。9月25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转运至定点医院隔离诊治。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轻型,缅甸输入)。 确诊病例2:陈XX,男,31岁,福建福州人。 2020年6月非法出境到缅甸。2021年9月24日被缅方经边境遣返回国,实行隔离医学观
    查看更多
  • 2021-09-26

    2021-09-26 2021年9月24日,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奖项拉斯克奖(The Lasker Awards)公布,今年拉斯克奖共设立3个奖项:基础医学研究奖、临床医学研究奖以及医学科学特别成就奖。 拉斯克奖在生命科学、医学领域享有盛誉,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在该奖项的所有获得者中,有近90人同时也获得了诺贝尔奖。中国首位自然科学诺贝尔奖得主、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也曾于2011年荣获拉斯克奖。 基础医学研究奖 获奖理由:Dieter Oesterhelt、Peter Hegemann 和Karl Deisseroth这三位科学家获得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他们发现了
    查看更多
  • 2021-09-26

    2021-09-26 导读:新专利制度变化几何? 2021年6月1日始,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新专利法》)正式实施,其中对于药品专利有两个倾向:一是规定了药品专利期限的补偿制度,二是新增药品专利早期纠纷解决机制,也就是药品专利链接制度。那么新专利法对创新药研发将带来怎样的影响?作为创新药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山东百诺知识管理中心经理张蕙在“2021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六届中国医药研发·创新峰会(PDI)”现场就此给出了具有前瞻的解答。 新药专利保护期限可延长14年? “新专利法的第四十二条首次从立法层面提出了新药专利权期限补偿制度。”张蕙讲到。 第四十二条指出,发明专
    查看更多
  • 2021-09-26

    2021-09-26 导读:鼓励药物研发创新,推动制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制定背景 2017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要求探索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再次提出探索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2020年10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的决定。修正后的《专利法》第七十六条规定,药品上市审评审批过程中,药品上市许可申请人与有关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因申请注册的药品相关的专利权产生纠纷
    查看更多
  • 2021-09-26

    2021-09-26 本期文章:《细胞》:Online/在线发表 美国匹兹堡大学Amy L. Hartman、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Gaya K. Amarasinghe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Lrp1是裂谷热病毒的宿主进入因子。2021年9月23日,《细胞》杂志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CRISPR筛选确定了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小鼠Lrp1/人类LRP1)、热休克蛋白(Grp94)和受体相关蛋白(RAP)为裂谷热病毒(RVFV)感染的关键宿主因子。RVFV病毒糖蛋白(Gn)直接与特定的Lrp1簇结合,并且与糖基化无关。外源性添加小鼠RAP结构域3(mRAPD3)和抗Lrp1抗
    查看更多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