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于人类健康事业

共创人类健康财富

图情资讯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 2021-06-15

    2021-06-15 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载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报告,这是艾滋病在世界上的首次正式记载。人类致力于攻克艾滋病已有40年历史,期间曾有两例艾滋病治愈案例为大家所熟知,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艾滋病总有一天将会与“不治之症”这一称号无缘。 想要终结艾滋病,预防环节是科学家们关注的重点之一。近日,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研究团队在 Nautre 子刊发表了题目为 Antibody-based CCR5 blockade protects Macaques from mucosal SHIV transmission 的文章。其研究显
    查看更多
  • 2021-06-15

    2021-06-15 阿尔茨海默征作为老年前期和老年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逐渐被大众熟知。目前我国大约有600万-800万名阿尔茨海默症并患者,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3%-7%。但至今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在成人大脑中,存在于海马神经源生态位的神经干细胞维持着终生的神经产生功能。成年海马神经发生(AHN)在功能上与人类和啮齿动物的记忆和认知可塑性相关。在阿尔茨海默病中,海马神经源性生态位产生新神经元的过程受到阻碍,但其机制尚不清楚。 2021年5月24日,荷兰神经科学研究所Evgenia Salta、比利时鲁汶大学Bart De Strooper等研究人员合作在国际学
    查看更多
  • 2021-06-15

    2021-06-15 《自然》杂志今日以“加速预览”的形式上线了一篇重要文章:科学家们追踪分析了63名曾感染新冠的个体,发现在感染的12个月之后,他们体内依旧存在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而倘若接种过疫苗,这些免疫力的数值还会进一步提高!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具有持久性,不会在短期内消失。对于疫情防控无疑是个重大利好!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有一个问题始终悬而未决——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究竟能持续多久?过去针对其它冠状病毒的研究表明,一段时间之后,人体免疫力会有所下降,导致重复感染。这种现象在儿童中尤为多见。在未知的新冠病毒上
    查看更多
  • 2021-06-15

    2021-06-15 今日,《自然》子刊Nature Aging发表了一篇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论文。研究人员们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最大风险基因,探明了其在小鼠中的作用机理,并有望带来全新的治疗方法。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潜在疗法与流行理论中的β淀粉样蛋白无关,可谓拓展了全新的道路! 众所周知,APOE4等位基因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大的遗传风险因素。相比携带两条APOE3等位基因的低风险人群,如果普通人携带一条APOE4基因,就能将阿尔茨海默病风险提高4倍。倘若携带两条APOE4基因,风险更是要猛增15倍! APOE4基因究竟有何能耐,可以对阿尔茨海默病造成如何巨大的影响呢?去年4
    查看更多
  • 2021-06-15

    2021-06-15 导读:良好疗效及安全性、有效应对病毒突变等特征已有初步验证 绿叶制药集团宣布,其控股子公司博安生物自主开发的治疗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的创新抗体产品LY-CovMab已在美国提交临床试验申请,即将开展II期临床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造成COVID-19大流行,对全球人民健康以及经济带来巨大威胁。自2020年2月以来,博安生物全力投入LY-CovMab的开发,以期为全球抗“疫”贡献专业力量。 良好疗效及安全性、有效应对病毒突变等特征已有初步验证
    查看更多
  • 2021-06-15

    2021-06-15 本期文章:《细胞》:Online/在线发表 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Jun Hee Lee团队开发出一种空间转录组新技术。相关论文于2021年6月10日在线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研究人员报告了Seq-Scope,这是一种分辨率与光学显微镜相当的空间条形码技术。Seq-Scope基于使用Illumina测序平台的随机条形码单分子寡核苷酸的固相扩增。用空间坐标注释的结果簇被处理,从而暴露RNA捕获部分。这些捕获RNA的条形码簇定义了Seq-Scope的像素,它们之间的距离约为0.5-0.8 μm。 从组织切片,Seq-Scope在多个组织学尺度
    查看更多
  • 2021-06-15

    2021-06-15 新冠全球大流行之际,疫苗正被寄予重启世界的厚望。然而,关于牛津-阿斯利康新冠疫苗ChAdOx1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和血管不良事件的报道,已经导致一些国家限制其使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部分公众接种疫苗的积极性。 北京时间6月9日晚间23时,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在线发表了由英国团队完成的一项研究,题为“First-dose ChAdOx1 and BNT162b2 COVID-19 vaccines and thrombocytopenic, thromboembolic and hemorrhagic even
    查看更多
  • 2021-06-15

    2021-06-15 当地时间9日,意大利米兰国家肿瘤研究所对外发布新闻公报称,他们向世卫组织提供了2019年采集的含新冠病毒抗体的血液样本,结果可能将证实他们的推断——新冠病毒在2019年就已经在意大利传播。 公报指出,送检的血液样本采集于2019年10月至12月间。世卫组织指定了荷兰的一家实验室进行重新检测。此次检测结果以及相关解读,仍然无法对新冠病毒的起源及性质进行判定,但能证明在2020年2月21日,意大利官方公布首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之前,病毒是否已经在意大利传播。 研究称新冠病毒或2019年9月已在意传播 2020年11月,意大利米兰国家肿
    查看更多
  • 2021-06-15

    2021-06-15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1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我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主要是在18岁以上人群开展,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批准3-17岁人群可以开展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紧急使用。国家会根据疫情形势、防控工作需要和相关人群特点,组织专家研究制定针对3-17岁人群接种的具体政策。同时,会同各相关部门共同把儿童青少年的接种工作组织实施好。
    查看更多
  • 2021-06-15

    2021-06-15 新冠大流行至今一年多,全球加速疫苗接种的同时,毒株在大流行中的突变也成为科学家追踪的焦点。这对目前的抗疫成果及全球疫情发展都造成一定的威胁。 近日,《免疫学》(Immunity)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团队的一项研究,题为《新型冠状病毒突变株中和抗体逃逸机制及拓展使用其它物种ACE2受体》(Analysis of SARS-CoV-2 variant mutations reveals neutralization escape mechanisms and the ability to use ACE2 receptors from additional specie
    查看更多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