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于人类健康事业

共创人类健康财富

图情资讯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 2021-05-12

    2021-05-12 5月1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6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广东8例,上海3例,江苏1例,浙江1例,山东1例,四川1例,陕西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6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470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持平。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279例(无重症病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确诊病例580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5522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5月11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02例(无重症病例),累计治愈出院
    查看更多
  • 2021-05-12

    2021-05-12 新华社日内瓦5月11日电(记者刘曲)世界卫生组织11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158651638例。 世卫组织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1日19时07分(北京时间12日1时07分),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606077例,达到158651638例;死亡病例增加10769例,达到3299764例。
    查看更多
  • 2021-05-12

    2021-05-12 科技日报北京5月11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在11日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撰文称,在进行了广泛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之后,他们绘制出了新冠病毒迄今最精确完整的基因注释图谱,确认了几种蛋白质编码基因,也发现有些基因并不编码任何蛋白质。此外,他们还分析了新冠病毒不同毒株产生的近2000个突变,从而能更好地评估这些突变的重要性。 新冠病毒的基因组由近30000个RNA碱基组成。此前科学家已经根据与相关病毒中蛋白质编码基因的相似性,确定了一些能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他们认为,另外还有些基因能编码蛋白质,但它们并没有明确归类为蛋白质编码基因。
    查看更多
  • 2021-05-11

    2021-05-11 5月10日0时至24时,我省无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确诊病例治愈出院1例(本土)。 截至5月10日24时,我省现有确诊病例41例(境外输入18例,本土23例),无症状感染者8例(境外输入2例,本土6例),均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
    查看更多
  • 2021-05-11

    2021-05-11 2021年3月(2021年3月1日0时至3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518719例,死亡1899人。 其中,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死亡报告。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白喉、血吸虫病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余19种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10698例,报告死亡1898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以及布鲁氏菌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6%。3月1日0时至3月31日24时,全国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
    查看更多
  • 2021-05-11

    2021-05-11 5月10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4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上海4例,四川4例,福建2例,湖南1例,广东1例,重庆1例,陕西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内蒙古)。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0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642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持平。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279例(无重症病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确诊病例5785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5506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5月10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02
    查看更多
  • 2021-05-11

    2021-05-11 新冠疫苗对人群的保护作用可体现在两大方面,包括阻止感染,以及阻止感染后的病情发展(预防症状)。在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中,大多关注疫苗对有症状感染——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的保护效果。随着更多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公布,以及少数接种后感染病例的报道,疫苗对整体感染(无论有无症状)的预防效果也更为人们所关注。   然而,这方面的现有数据大多来自试验中样本量相对较小的亚组分析,或是无症状感染的替代指标分析、而非直接检测。近日,《柳叶刀》发表一项重磅研究SIREN的结果,在英国全国医护工作者中的大规模、针对无症状群体的频繁核酸检测,为疫苗预防感
    查看更多
  • 2021-05-11

    2021-05-11 近日,印度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目激增,单日病例增幅超过30万,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而随着患者病例数目的攀升,一种名为B.1.617的新冠突变病毒株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有的媒体将它称为“双重突变”或“三重突变”病毒株,甚至称它为“蛊王”。那么B.1.617真的比其它新冠突变病毒都更“毒”么?现有的疫苗对它的防护效力如何?印度近日的新冠病例数目的激增跟它又有多大关系?今天,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将结合公开资料,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制图
    查看更多
  • 2021-05-11

    2021-05-11 疫苗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我们人体内存在一种免疫细胞——记忆B细胞。当原始的记忆B细胞首次被某个抗原激活,便会大量增值,其中多数分化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并产生抗体来清除感染,其余的则分化为记忆细胞。记忆细胞通常能存活数年,甚至是终生。那么,在新冠疫情蔓延的当下,新冠疫苗究竟能管多久?打了疫苗怎么还会得病?   近日,美国斯坦福大学Scott D. Boyd研究组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上发表了最新进展,题为“Shared B cell memory to coronaviruses and other pathogens
    查看更多
  • 2021-05-11

    2021-05-11 近日,中国生物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获得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生产批件。目前,国内外狂犬病疫苗市场紧缺,该品种上市后,能够有效舒缓狂犬病疫苗供应紧张局面。 据了解,此次获得生产批件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是采用大型生物反应器细胞培养技术,在研发过程中,先后解决了大规模细胞培养、制备技术、宿主细胞残余DNA和残余细胞基质蛋白控制等技术难题可适用于“四针法”及“五针法”两种免疫程序。
    查看更多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