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于人类健康事业

共创人类健康财富

图情资讯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 2022-09-09

    9月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0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2例(广东16例,福建9例,上海6例,北京4例,云南2例,天津1例,辽宁1例,黑龙江1例,山东1例,陕西1例),含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山东1例,广东1例);本土病例259例(四川59例,内蒙古42例,广东36例,广西22例,西藏20例,北京17例,山东16例,黑龙江13例,青海7例,贵州6例,陕西4例,辽宁3例,江苏3例,云南3例,新疆3例,天津1例,江西1例,河南1例,海南1例,重庆1例),含4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内蒙古15例,黑龙江7例,四川4例,广东3例,新
    查看更多
  • 2022-09-09

    2022年9月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首期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班在云南昆明开班。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杨青司长、中国医学科学院王辰院长、云南省卫健委白松副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游丹书记出席开班式并讲话;培训教师及来自黑龙江、湖北、浙江、云南的27名学员参加了开班式。中国医学科学院王健伟副院长主持开班式。 杨青司长对中国医学科学院申报成为首批6个国家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基地之一表示祝贺,并对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充分发挥高等级实验室的作用;二是要认真开展人员培训和实验活动管理;三是要严格遵守技术规范和操作流程。 王辰院长在讲话中指
    查看更多
  • 2022-09-09

    9月7日,记者获悉,由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指导,百图生科(北京)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组织编制的《计算免疫问题》在京发布。与此同时,双方合作升级“免疫图谱卓越计划”,通过人工智能解码人体免疫系统,为更精准地探寻多种疾病的复杂免疫规律,让更高效率的靶点挖掘和药物设计成为可能。 “五大计算免疫问题”具体分为别:基于免疫功能的免疫细胞分型、基于免疫调控的靶点网络识别、基于蛋白结构的理性免疫药物设计、基于分子机理的免疫疾病诊疗、下一代前沿计算免疫技术。 据了解,专家结合免疫生物学的进展和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创新性地提出了五大高价值且有望利用生物计算手段加速提供解决方案的免疫学问题,并就每个方向进行了深入
    查看更多
  • 2022-09-09

    本期文章:《自然—方法学》:Online/在线发表 美国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Clifford A. Meyer和X. Shirley Liu共同合作近期取得重要工作进展。他们研究开发了MIRA策略,一种单细胞中多模式表达和染色质可及性的联合调控模型。该项研究成果2022年9月6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方法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介绍了MIRA策略,即用于综合调控分析的概率多模态模型,这是一种全面的方法,可以系统地对比染色体转录和可接近性,以推断沿着细胞状态轨迹驱动细胞的调控回路。MIRA利用细胞状态和单个基因位点的调控潜力建模。因此,MIRA在有效且可解释的潜在空间中表示细胞状态,推断高保真细胞状态
    查看更多
  • 2022-09-09

    本期文章:《免疫》:Online/在线发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Vijay K. Kuchroo等近期取得重要工作进展,他们研究发现Th1样细胞中结肠炎表型的诱导依赖于白细胞介素-23受体信号传导。相关论文于2022年9月6日在线发表于《免疫》杂志上。 研究人员报告了在体外用IL-12 + IL-21分化的Th1样细胞,显示出与使用eGFP报告小鼠的致病性Th17细胞相似的IL-23R表达。命运图确定这些细胞在成为Th1样细胞之前没有通过Th17细胞状态转变,在T细胞过继转移结肠炎模型中观察到它们在体内的出现。使用IL-23R缺陷型Th1样细胞,研究人员证明了IL-23R是高度结肠炎表型发展所必需
    查看更多
  • 2022-09-09

    本期文章:《免疫》:Online/在线发表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Daniel B. Stetson团队近期取得重要工作进展,他们研究发现ABCC1转运蛋白能够帮助输出免疫刺激循环二核苷酸cGAMP。这一研究成果2022年9月6日在线发表于《免疫》杂志上。 研究人员鉴定认为ABCC1为小鼠和人类细胞中直接的ATP依赖性cGAMP输出器。他们发现ABCC1过表达增强了cGAMP输出并限制了STING信号,而ABCC1的缺失减少了cGAMP输出并增强了STING信号。ABCC1缺乏加剧了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Trex1-/-小鼠模型的cGAS依赖性自身免疫。因此,ABCC1介导的c
    查看更多
  • 2022-09-09

    科技日报北京9月8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细胞》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构建出了迄今最详细、最完整的合成肠道微生物群——由100多种细菌组成,并将其成功移植到小鼠体内。能够添加、删除和编辑单个细菌,将使科学家更好地理解肠道微生物群与健康之间的联系,并最终开发出一流的微生物组疗法。 此前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会影响人的神经发育、对癌症免疫疗法的反应及健康的其他方面。但这些群体非常复杂,科学家们也无法去除或修饰肠道微生物群中一个或多个细菌。对此,包括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内的团队给出了解决方案:让细菌各自单独生长,然后混合,构建出肠道微生物群。 最新研究利用了人类微生物组项目(HMP)
    查看更多
  • 2022-09-09

    术后检测?穿刺活检?在手术前,甲状腺结节的良性恶性难分辨。西湖大学教授郭天南团队将高通量蛋白质组学与Al技术结合,诊断准确率提高到85%以上。 9月6日,西湖大学郭天南研究员团队、李子青教授团队及临床合作者在学术期刊《细胞发现》(Cell Discovery)杂志上发表论文“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efines protein-based classification of thyroid nodules”,利用人工智能结合蛋白质表达检测,精准诊断甲状腺的良恶性,从而帮助医生判断结节是否需要切除。 近年来,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持续高升,普通人群中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高达5
    查看更多
  • 2022-09-09

    科技日报北京9月8日电 (记者张梦然)利用新的神经机器人平台和电极测量,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解码了帕金森病是如何导致患者大脑失调,损害其行走等运动能力的。这一发现揭示了大脑中丘脑下核区域如何协调腿部肌肉的激活,并提出了可检测患者“冻结”和其他行走障碍的算法。 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上的该项研究结果,揭示了丘脑下核动力学编码行走的关键原理,开辟了用这些信号操作神经假体系统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行走的可能性。 帕金森病患者经常遇到运动问题,如震颤、行走困难和运动时“冻结”。科学家推测,针对大脑的特定区域,如深部脑刺激,可帮助治疗这些运动症状。 以前的工作曾将丘脑下核与手臂运动联系起来,但这个
    查看更多
  • 2022-09-08

    9月7日0-24时,全省新增确诊病例7例,其中境外输入3例、外省入滇人员密切接触者中发现4例。 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7例。累计确诊病例164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627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2022年9月7日24时,全省现有确诊病例2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269例,累计死亡病例2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299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92001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532人。 全省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系外省入滇人员密切接触者中发现。解除医学观察病例6例,尚在医学观察17例(境外输入8例)。
    查看更多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