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9-14
9月7日,《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体》(PLoS Pathogens)杂志在线发表了暨南大学教授吴建国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研究揭示了甲型流感病毒(IAV)感染、通过宿主鞘氨醇激酶SPHK2调控Ⅰ型干扰素合成进而影响病毒复制的新机制。 在流感爆发季节,流感病毒,因其高致病性、高致死率,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生命健康威胁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流感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病毒的吸附进入、病毒基因组的组装以及病毒逃避细胞免疫的各个阶段涉及多种宿主因子的参与。吴建国团队成员前期研究发现宿主鞘氨醇激酶SPHK2也可以促进甲型流感病毒IAV的复制,但其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阐明。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鞘氨查看更多 -
2022-09-14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工作,科技部会同科研诚信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对《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 科技部 中央宣传部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务院国资委 市场监管总局中科院社科院 工程院 自然科学基金委 国防科工局 中国科协 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 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 2022年8月25日 (此件主动公开) 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查看更多 -
2022-09-14
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50岁以下成年人患上癌症。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早发型癌症(50岁之前被诊断出的癌症,包括乳腺癌、结肠癌、食道癌、肾癌、肝癌和胰腺癌等)的发病率,从1990年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急剧上升。 为了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诊断出癌症,科学家对文献和网络中的可用数据进行了广泛分析,包括可能导致这一趋势的早期生活暴露信息。研究结果9月6日发表于《自然评论—临床肿瘤学》。 “我们从数据中观察到所谓的‘出生队列效应’。这种效应表明,每一组出生时间较晚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患癌症的风险更高,这可能与他们年轻时接触到的风险因素有关。”布里格姆妇女医院教授Shuji Ogino说。 他查看更多 -
2022-09-14
科技日报北京9月13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两项研究,不仅揭示了造血干细胞前体如何在动物和人类中产生,而且揭示了它们是如何被人工诱导的。这些成果标志着人类向使用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疾病这一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将来有望消除对造血干细胞供体的需求。 在疾病治疗中,诱导多能干细胞是从成人身上提取的细胞,通过逆向工程转化成干细胞,而不是使用活的人类或动物胚胎干细胞。 在13日发表于《细胞报告》的一项研究中,新南威尔士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他们在实验室使用3×3厘米的微流控设备,模拟胚胎心脏跳动和血液循环过程是如何导致人类造血干细胞前体的形成和发育的。这查看更多 -
2022-09-13
9月12日0-24时,全省新增确诊病例4例。其中1例为境外输入、2例为集中隔离点发现、1例为9月10日报告的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 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6例。累计确诊病例1653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637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2022年9月12日24时,全省现有确诊病例3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281例,累计死亡病例2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317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93801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930人。 全省新增无症状感染者4例,其中境外输入1例、集中隔离点发现1例、闭环管理人员核酸检测中发现1例、口岸城市定期核酸检测中发现1例。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1例,尚在医学观查看更多 -
2022-09-13
9月1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4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4例(上海14例,广东12例,福建11例,天津8例,四川3例,北京2例,辽宁2例,河南1例,云南1例),含6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3例,四川2例,河南1例);本土病例188例(四川126例,西藏11例,北京10例,内蒙古8例,山东7例,广东7例,辽宁3例,云南3例,新疆3例,江西2例,广西2例,甘肃2例,江苏1例,福建1例,湖南1例,重庆1例),含39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四川29例,新疆3例,西藏2例,北京1例,内蒙古1例,江苏1例,湖南1例,云南1例)。无新增死查看更多 -
2022-09-13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的消息振奋国人,也使疟疾(malaria)这种致死性疾病再次进入公众视野。疟疾是由致病性疟原虫(Plasmodiumparasites),尤其是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Pf)引起的,经蚊子叮咬传播。得益于青蒿素类药物的广泛使用,近几十年来疟疾的发病率出现实质性下降。去年,世卫组织已宣布我国为无疟疾国家[1]。但世界范围内,疟疾仍然是威胁公共健康的主要病原之一:全球半数人口面临感染风险,仅2020年就有超过2.41亿人确认感染,导致超过62.7万死亡病例且主要是儿童[2]。目前,WHO建议疟原虫中高发区域内的儿童广泛接种一款查看更多 -
2022-09-13
一到深夜,吃货们就开始“放毒”,就连路边摊、夜市也逐渐热闹起来,成为城市里不一样的烟火。对于想减肥的人来说,深夜进食会令人发胖,因而只能对美食望而却步。 事实真的如此吗?一项研究可能要颠覆你的认知了。 9月9日发表在Cell子刊Cell Metabolism上的研究论文提出了新见解:一个人无论在早中晚的哪一餐吃得最多,其实都不会影响身体代谢卡路里的方式。也就是说,“晚食者”并不一定就会增加体重。 这项研究中还有一个对减肥群体十分利好的消息——早上吃得最多的人,反而更容易减肥。 进食时间VS体重健康 面对美食诱惑,很多人比较关心的是,一天中何时吃一顿大餐可能会影响减肥效果? 近年来,关于进食时间查看更多 -
2022-09-13
9月9日,笔者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了解到,该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宗志勇教授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新的细菌菌属,并将其命名为华西菌属。该菌属的发现已于2022年8月发表在国际权威细菌分类学期刊《国际系统与进化微生物学期刊》杂志上。 菌种是从事微生物学及生命科学研究的基本材料,是细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菌属则是菌种的上一级分类。目前,菌种的划分及新菌种的鉴定在学术界已有比较明确且公认的标准,但在菌属的划分及鉴定方面尚缺乏可靠共识。 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宗志勇研究团队发现1株临床菌株与已知各种肠杆菌接近,但在生化反应等表型上有较大不同。团队经过反复思考及讨论后,通过进行深入的基因组分析与一系列生理生化特征研究查看更多 -
2022-09-09
9月8日0-24时,全省新增确诊病例5例,其中境外输入2例、外省入滇人员密切接触者中发现2例、主动核酸检测人员中发现1例。 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8例。累计确诊病例164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628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2022年9月8日24时,全省现有确诊病例30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272例,累计死亡病例2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304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92344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814人。 全省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例,其中境外输入1例、抵边社区定期核酸检测中发现2例。解除医学观察病例2例,尚在医学观察18例(境外输入9例)。查看更多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