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于人类健康事业

共创人类健康财富

图情资讯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 2023-12-27

    为进一步做好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管理工作,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我院组织修订了《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管理办法(草案)》(附件1),将作为《药品标准管理办法》的配套文件公开发布。请各有关单位就该办法认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并填写征求意见表(附件3),于2024年1月20日前将书面意见盖章扫描件及意见电子版同时发送至电子邮箱:bhszb@nifdc.org.cn。 感谢对我院工作的大力支持! 中检院 2023年12月22日 【附件】 附件1: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管理办法(草案).docx 附件2: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管理办法(草案)起草说明.docx 附件3: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
    查看更多
  • 2023-12-27

    巨细胞病毒(CMV)是一种常见的β-疱疹病毒,是移植受者最常见的病毒感染之一。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在经历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实体器官移植后感染CMV可能会导致移植失败甚至患者死亡等严重后果。 目前,我国移植后难治性CMV感染的患者治疗方案较为有限,现有药物具有潜在严重的副作用,也可能会要求患者住院或者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创新、疗效好且安全性高的治疗药物。 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国家药监局获悉,抗病毒感染领域药物马立巴韦片(商品名:抑泰之)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适用于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或实体器官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和/或疾病,且对一种或多种既往治疗(
    查看更多
  • 2023-12-27

    据了解,脑胶质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患者中位生存期不到15个月,目前临床采用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化疗和靶向治疗等。其中,靶向治疗面临着由于血脑屏障的阻隔使得大部分药物分子不能够进入脑组织的难题。 近期,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合作,科研团队研制了一套子母式微纳米机器人系统,可经颅骨微创通道进入颅内,越过血脑屏障抵达胶质瘤部位,将药物精准递送到胶质瘤病灶。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先进材料》。 据介绍,这套子母式微纳米机器人系统由磁驱动连续体微型机器人、生物相容性微纳机器人及外部驱动、成像设备构成。连续体微型机器人首先经过颅骨微创通道进入颅内,越过血脑屏
    查看更多
  • 2023-12-26

    导读: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标进入“倒计时” 轰轰烈烈的一部病毒性肝炎药物发展史,也是半部病毒性肝炎消亡史。 2022年5月,第75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2022-2030年全球卫生部门关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性传播疾病行动计划》(简称《2022-2030行动计划》)决议[1],对2016年大会通过的关于消除病毒性肝炎策略进行了修订,不仅提出了更具体的目标,更在国家层面给出了可量化指标。 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丙肝和乙肝,目前丙肝已经宣告90%以上的治愈率,乙肝的治愈率也随着诊疗方案的改进不断有新的突破,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标进入倒计时。 我们试着从丙肝和乙肝疾病的“消除计划”,走进相关治疗药物的发展史。
    查看更多
  • 2023-12-26

    本期文章:《科学》:Volume 382 Issue 6677 近日,复旦大学徐彦辉团队揭示转录启动过程中的结构可视化。该研究于2023年12月22日发表于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科学》。 研究人员测定了新生RNA长度达到2至17个核苷酸时,RNA聚合酶II在无G启动子上停止的新生转录复合物TC2至TC17的结构。将这些结构连接起来,就生成了一部电影和一个工作模型。随着最初合成的RNA的增长,一般转录因子(GTF)仍与启动子结合,转录泡扩大。三磷酸核苷(NTP)驱动的RNA-DNA易位和模板链在几乎密封的通道中的积累可能会促进初始转录复合物(ITC,TC2至TC9)向早期延伸复合物(EEC,TC10
    查看更多
  • 2023-12-26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陈畅团队和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施松涛团队合作,揭示硫化氢介导的蛋白硫巯化修饰调节免疫稳态机制。12月18日,相关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线发表于《细胞代谢》。 《细胞代谢》杂志2024年第一期的封面。 细胞凋亡过程中,可释放一类特殊的细胞外囊泡,称之为凋亡囊泡,其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和促再生作用,而凋亡缺陷会导致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衰老和肿瘤等。硫化氢对机体骨稳态和免疫稳态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于细胞凋亡和硫化氢气体之间的内在相互联系尚未见报道。 该研究综合利用细胞凋亡缺陷的MRL/lpr和Bim-/-小鼠模型发现:细胞凋亡缺陷引起机体多器官硫化氢水平的降低,继而证实细胞
    查看更多
  • 2023-12-26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4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布罗德研究所和哈佛大学科学家借助人工智能(AI)的力量,通过筛选数百万种化合物,发现了一类全新的抗生素。这类抗生素能杀死两种不同类型的耐药细菌,为应对全球性的抗生素耐药性挑战带来了新希望。相关论文发表在新一期《自然》杂志上。 科学家测试了39000多种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来自肝脏、骨骼肌和肺部的3种人体细胞的影响。这些测试数据被用来训练AI模型,使其能够预测化合物的抗菌活性及对人体细胞的潜在毒性。经过训练后的AI模型对1200万种化合物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分析,最终发现了3646种具有理想类药物性质的化合物。更重要的是,他们还确定了可解释
    查看更多
  • 2023-12-26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霞)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科学家在人类血液中发现了一类以前未被识别的抗体。这种免疫系统蛋白似乎能中和多种形式的流感病毒。最新研究或是开发靶向季节性病毒且能提供广泛保护性疫苗的关键。相关论文刊发在12月21日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杂志上。 研究团队解释称,流感疫苗促使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该抗体可与入侵的流感病毒外部的血凝素病毒蛋白结合,阻止其进入人体细胞。不同的抗体以不同方式与血凝素的不同部分结合,但血凝素本身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化,产生可躲避旧抗体的新流感毒株。因此,医药厂商每年都会根据对最主要毒株的预测提供新的流感疫苗。 鉴于此,研究人员正开发能同时抵御多种毒株的流
    查看更多
  • 2023-12-26

    ·“一个广谱疫苗的设计,最基本的是抗原的科学设计,而不只是生产技术路线的调整。抗原的科学设计是需要科学概念和科学手段的革新来促成的,技术的迭代可以很快,但科学的革新是需要时间、需要验证的。现在已经到了成就一款新冠或流感广谱疫苗最好的时期。” 12月24日下午,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全国呼吸道疾病诊疗量总体继续波动下降。数据显示,12月22日,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呼吸道疾病总诊疗量较上周同期下降8.2%,较高峰期下降30.0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表示,当前
    查看更多
  • 2023-12-22

    为进一步做好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管理工作,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我院组织修订了《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管理办法(草案)》(附件1),将作为《药品标准管理办法》的配套文件公开发布。请各有关单位就该办法及起草说明(附件2)认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并填写征求意见表(附件3),于2024年1月20日前将书面意见盖章扫描件及意见电子版同时发送至电子邮箱:bhszb@nifdc.org.cn。 感谢对我院工作的大力支持! 中检院 2023年12月22日 【附件】 附件1: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管理办法(草案).doc 附件2: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管理办法(草案)起草说明.docx 附件3: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管理办法(草
    查看更多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