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于人类健康事业

共创人类健康财富

图情资讯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 2021-06-07

    2021-06-07 光遗传方法宿主体内控制细菌致病能力示意图。 研究团队供图 你能想象,一个成年人身上的细菌总数,居然有100万亿吗? 细菌数量之多、种类之繁,既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以接触、消化道、呼吸道、昆虫叮咬等传方式让人体感染疾病。同时,细菌也常被人们用于乳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对于人类疾病预防而言,了解细菌如何感染人体,进一步对细菌感染行为进行调控至关重要。6月2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金帆团队与黄术强团队关于细菌感染的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ACS Syn
    查看更多
  • 2021-06-04

    2021-06-04 论文标题:Mitochondrial Mechanisms of Necroptosis in Liver Diseases(肝病中坏死病的线粒体机制) 期刊:IJMS 作者:Chen Xue, Xinyu Gu, Ganglei Li, Zhengyi Bao and Lanjuan Li 发表时间:23 December 2020 DOI:10.3390/ijms22010066 肝病,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非酒精性和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以及相关的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细胞癌等肝脏疾病,是世界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人们对各种肝脏
    查看更多
  • 2021-06-04

    2021-06-04 6月3日0时至24时,我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陆路输入确诊病例2例,均为中国籍、缅甸输入;新增境外陆路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为中国籍、老挝输入。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观察2例(本土)。 截至6月3日24时,我省现有确诊病例17例(境外输入13例,本土4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境外输入),均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 新增确诊病例信息: 确诊病例1:男性,中国籍,17岁。 确诊病例2:男性,中国籍,26岁。 2人近期居住在缅甸,5月11日、19日分别从边境陆路入境,即按闭环管理要求转送至指定集中隔离点隔离观察。6月2日新冠
    查看更多
  • 2021-06-04

    2021-06-04 今日,《自然》杂志加速发表一篇重要论文——由多名华人科学家主导的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全新的IgM抗体疗法,比传统IgG抗体疗法的中和效力高出240倍!对于在世界各地出现的多种变种新冠病毒,它也能带来强效的中和能力。 研究人员们在论文中指出,目前用于中和新冠病毒的抗体几乎全部都是IgG。此类抗体难以有效进入黏膜组织,因此在静脉输注后,肺部的浓度比血清浓度要低200到500倍。为了让这类抗体疗法生效,我们不得不使用很高的剂量。即便如此,它们的抗病毒疗效也依旧无法得到完全的施展。此外,不断出现的新型变种新冠病毒也正逐渐对这些IgG疗法产生耐受性,为
    查看更多
  • 2021-06-04

    2021-06-04 在过去的一年里,开发中和抗体已成为人类对抗COVID-19的主要策略之一。目前,已经有多款新冠中和抗体正在临床开发阶段,不过它们基本都靶向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蛋白)。近日,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显示,除了新冠病毒S蛋白,新冠病毒核衣壳蛋白(下简称“N蛋白”)也具有作为中和抗体靶点的潜力。 这篇研究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暨南大学及泰诺麦博生物的科学家。根据论文,研究人员筛选并分离了一款靶向新冠病毒N蛋白的抗体,这也是首个报道的靶向新冠病毒N蛋白的全人源抗体,有望为新冠抗体药物的研发提供一个
    查看更多
  • 2021-06-04

    2021-06-04 2021年6月1日,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正式完成近2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招商健康、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景林投资、药明康德共同领投,奥博资本、尚珹投资、国新国同、招银国际、凯利易方资本、光远资本、清松资本、中信证券投资等专业医疗健康投资机构跟投。该笔融资主要用于加快新冠疫苗临床研究、GMP生产车间的建设、以及扩充研发管线。易凯资本在本次交易中担任首席财务顾问,多维海拓,雅法资本担任联席财务顾问。 斯微生物是国内领先的mRNA新药研发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mRNA全产业链技术平台和制剂结构专利LPP技术,斯微生物自主开发了基于云计算技术
    查看更多
  • 2021-06-04

    2021-06-04 本期文章:《细胞》:Online/在线发表 美国西南医学中心John W. Schoggins课题组发现,TRIM7抑制肠病毒复制并促进致病性更强的病毒变体出现。相关论文于2021年5月31日在线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研究人员发现,E3泛素连接酶TRIM7是一种细胞内在抗病毒效应器,其通过靶向病毒2BC(一种膜重塑蛋白质)来进行泛素化和蛋白酶体依赖性降解。通过TRIM7施加的选择性压力导致在病毒2C ATP酶/螺旋酶中具有单点突变的TRIM7抗性柯萨奇病毒出现。在培养的细胞中,突变有助于病毒逃逸TRIM7,但损害了最佳的病毒复制效率,并且这种与过
    查看更多
  • 2021-06-04

    2021-06-04 新华社青岛6月3日电(记者沐铁城、王凯)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正在山东青岛举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在“实现全民健康—新冠疫苗的研发、可及性与可负担性”分论坛上表示,到目前为止,我国基本实现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各条技术路线临床试验的全覆盖。 郑忠伟介绍,我国新冠疫苗从去年开始布局,截至目前,已有20款疫苗进入临床试验。其中,4款疫苗获批国内附条件上市,3款疫苗获批国内紧急使用,8款疫苗在国外获批开展三期临床试
    查看更多
  • 2021-06-04

    2021-06-04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主办的2021浦江创新论坛6月3日召开全体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出席并发表题为“坚持自立自强,完善生物安全科技创新体系”的演讲。 2020年3月9日递交新药临床申请、3月16日正式开始临床、5月22日在全世界第一个发表了新冠疫苗临床数据、今年2月25日药监局批准疫苗附条件上市……“这是我们国家第一个批准的基因工程疫苗,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单针接种的新冠疫苗。”陈薇院士回忆了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上市历程。 “新冠疫苗第一针打在武汉,给了我们很大的科研自信。
    查看更多
  • 2021-06-04

    2021-06-04 6月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5例(上海5例,广东2例,四川2例,云南2例,北京1例,内蒙古1例,浙江1例,陕西1例),本土病例9例(均在广东);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7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988人,重症病例较前一日增加1例。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292例(其中重症病例2例),现有疑似病例2例。累计确诊病例610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5809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6月3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
    查看更多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