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7
2021-05-17 在已经开展大规模新冠疫苗接种的国家中,英国是全国人口疫苗接种率较高的国家之一,根据Our World in Data的统计,截至5月12日,52.9%的英国人口已经接种了至少一针新冠疫苗。英国在新冠疫苗接种早期,决定的策略是尽可能给更多人打上第一针疫苗,而不是确保在3-4周的间隔里让接种第一针疫苗的人打上第二针疫苗。目前英国人口中只有27.8%完成了两针疫苗的接种。那么,延长两针疫苗接种之间的时间间隔对人体的免疫反应有什么影响呢? 近日,英国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 of Birmingham)与英国公共卫生部(PHE)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一项80岁查看更多 -
2021-05-17
2021-05-17 中新网上海5月15日电 (陈静 施嘉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协同南开大学、高诚生物、武汉病毒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研发的一种新冠病毒中和抗体P4A1-2A,或对新冠病毒预防和治疗产生积极的作用。记者15日获悉,此项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论文第一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原校长饶子和院士指出:“多年来,对结构生物学的深入研究一直在抗病毒药物的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冠特异性中和抗体P4A1-2A的开发展示了如何利用这些专业知识探索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我们将查看更多 -
2021-05-17
2021-05-17 “大家都说研发疫苗难,其实我觉得研发疫苗初步成功之后,后面的监测更重要。”5月15日,第三届生物医药BIO50人论坛在苏州召开,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分会主委、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主题为“新冠疫苗研发和应用带给我们的思考”的发言中表示,监测能力是评估一款疫苗的关键。 王华庆提到,监测包括两个环节,一个是临床试验阶段,二是疫苗上市后的阶段。 对于临床试验阶段的监测,王华庆举例提到,在做疫苗的过程中,对于感染、发病、重症、死亡等指标的监测是评价一款疫苗效果的前提,问题是能不能完全监测这些指标。查看更多 -
2021-05-17
2021-05-17 中新网合肥5月16日电(记者 吴兰)记者16日从安徽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综合指挥部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科学溯源,安徽省疾控中心对患者标本进行基因测序,未发现引起高致病、高传染性的突变位点,不属于目前印度、南非等流行的高传染性变异株。 自2021年5月13日发现疫情,截至16日12时,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合肥市肥西县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其中六安市裕安区确诊病例5例(含今天新增2例)、无症状感染者7例,合肥市肥西县确诊病例2例。查看更多 -
2021-05-17
2021-05-17 中新网珠海5月16日电 (蔡敏婕 张金菊)国家卫健委全国真菌病监测网国家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英春近日在广东珠海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来看,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已出现的新冠变异毒株会对现有的新冠检测手段产生影响,但是这种现象值得关注。 疫情常态化下,如何快速鉴别新冠病毒与其他呼吸道病原体,实现早期分流管理?后疫情时代,如何在基层实现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快速鉴别检测?“2021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年会暨第十六届全国检验与临床学术会议”近日在广东珠海举行,会议关注后疫情时代,基层防控采取联合检测的意义。 “对于新冠病毒,核酸查看更多 -
2021-05-17
2021-05-17 由黑龙江省口腔微生态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马晟利教授及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学院黄志伟教授等人联合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新冠病毒感染改变了口咽部微生物群的组成,造成了局部微生物群的失调,致使口腔病原体易位入肺,最终导致肺部合并感染。这一题为“宏基因组学分析揭示新冠肺炎患者口咽微生物群改变”的研究结果,5月13日被国际《自然》杂志子刊《信号转导和靶向治疗》在线发表。 严重的新冠肺炎主要并发症,例如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被怀疑是由细菌过度感染而致的。此外,死亡的重型新冠肺炎病例中有50%发生了继发性细菌感染。许多研究证实:此次新冠疫情,人体口鼻咽腔是病查看更多 -
2021-05-17
2021-05-17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了解到,自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来,目前已有29种科技期刊学科排名进入国际前10%、12种进入前5%、8种期刊进入学科排名前5,还有24种高起点新刊成功创刊,覆盖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能源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个前沿热点领域。我国现有科技期刊5000多种,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是科技期刊发展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是公认的事实。那么,当这些科技期刊取得一定进步,进入世界前列后,对我国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影响和益处是什么?多位专家对此进行了解读。 掌握学术创新的发言权 由中国科学院主管,进入全球百强,连续十年蝉联生命查看更多 -
2021-05-17
2021-05-17 世界卫生组织16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达162177376例。 世卫组织网站最新数据显示,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6日15时02分(北京时间21时02分),全球确诊病例较前一日增加658585例,达到162177376例;死亡病例增加12034例,达到3364178例。查看更多 -
2021-05-17
2021-05-17 5月16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0例(浙江8例,上海6例,广东4例,湖南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5例(辽宁3例,安徽2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25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354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持平。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259例(其中重症病例1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确诊病例585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5599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5月16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查看更多 -
2021-05-17
2021-05-17 科技日报北京5月16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据《科学》杂志13日在线发布的一篇最新论文,来自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伯尔尼大学、洛桑大学和来自爱尔兰的科克大学组成的一支研究团队找到了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冠状病毒的“致命弱点”。研究首次成功揭示了病毒基因组和核糖体在“移码”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发现病毒对核糖体“移码”过程存在“精细控制”,这有望促进通过干扰“移码”过程而抑制病毒复制的药物的开发。 病毒需要感染细胞才能复制自己,然后再感染其他细胞,进一步传染查看更多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