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于人类健康事业

共创人类健康财富

图情资讯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 2021-04-07

    2021-04-07 4月6日0时至24时,我省新增确诊病例2例。 截至4月6日24时,我省现有确诊病例68例(境外输入3例,本土65例),无症状感染者46例(境外输入19例,本土27例),均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 新增2例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1:女,25岁,中国籍,普通型 确诊病例2:女,31岁,中国籍,普通型 以上2例确诊病例均为瑞丽市对重点人群和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中发现,即用负压救护车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流调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查看更多
  • 2021-04-07

    2021-04-07 2021年4月6日上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海埂会堂召开云南省疫苗接种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云南省委省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宣传组副组长, 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彭斌主持新闻发布会(记者赵嘉摄影) 云南省委省政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宣传组副组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彭斌: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日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相关工作要求,全国各地正安全、有序、有力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今天,我们在此召开云南省疫苗接种工作新闻发布会,
    查看更多
  • 2021-04-07

    2021-04-07 北京时间1月9日,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石正丽和周鹏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新冠病毒传播的评述文章:SARS-CoV-2 spillover events。系统的概述了当前新冠病毒向人传播的途径,并指出在新冠病毒自然宿主溯源、新冠病毒在动物中变异后对人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还需更多科学研究。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2003年)、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2012年)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2019年)都爆发于近几十年,并由不同的冠状病毒株引起。不少病毒被认为源自蝙蝠,然后通过中间宿主传播给人类。SARS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市场的果子
    查看更多
  • 2021-04-07

    2021-04-07 目前,新冠大流行的趋势仍未见减缓,截至1月14日,每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70万人,累积感染超过9200万人,导致近200万人死亡。   尽管新冠肺炎(COVID-19)被认为主要是呼吸系统疾病,但实际上,新冠病毒能够感染并影响人体多个器官,甚至是中枢神经系统(CNS),新冠病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会导致多种症状,包括头痛、味觉和嗅觉丧失、意识障碍、谵妄、中风和脑出血等等。有研究表明,谵妄症患者发展为痴呆症的风险很高,这意味着新冠全球大流行,除了当时带来的病症外,还可能导致数年后全球痴呆症患者激增。   每当我们认为新冠病毒不能更阴险了吧,但现实却总是啪啪打脸。
    查看更多
  • 2021-04-07

    2021-04-07 不久前的2020年10月,江苏一所大学被曝出有20多名学生患上了结核病,引起了不小的舆论关注,一下子让结核病这个好像已经离大家很遥远了的疾病再次进入视线。虽然结核病看起来好像已经逐渐淡出了大家的日常生活,但其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每年在全球仍会导致近200万例的死亡,尤其是在中低收入国家中[1]。   如何能够提高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力?很多研究人员都在寻找答案。   最近,来自意大利的研究人员发现,热量限制或许是个方法!它可以促进免疫代谢重编程,在小鼠中,热量限制可以显著减少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的肺部损伤。研究结果发表在《细胞·代谢》杂志上[2]
    查看更多
  • 2021-04-07

    2021-04-07 导言:东京医科牙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对食道癌患者的口腔细菌群落进行了研究,以寻找与癌症风险相关的原因,为进一步探索口腔病原体在疾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食管癌是全世界第六大致命癌症,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疾病预后普遍较差。复杂的是,食管癌在不同人群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发生率。因此,更好地了解食管癌的诱因有助于早发现、早治疗。   在最近一期的癌症杂志中,由东京医科牙科大学(TMDU)领导的研究人员对食道癌患者的口腔细菌群落进行了研究,以寻找与癌症风险相关的模式,并为进一步探索口腔病原体在疾病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近期,东京医科牙科大学(TMDU)的研究人
    查看更多
  • 2021-04-07

    2021-04-07 近日,《柳叶刀-传染病》发表一项大型研究,通过对武汉有确诊新冠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超过2.7万户家庭进行回顾性分析,揭示了新冠病毒在家庭内的传播特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徐顺清教授和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杨洋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研究团队在论文中指出,家庭是评估病原体的传播能力以及相关易感性和传染性的理想场所。在全球疫情仍然严峻、中国疫情也出现多点散发的当下,这项流行病学研究也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宝贵洞见。   截图来源: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这项研究纳入了截至2020
    查看更多
  • 2021-04-07

    2021-04-07 新冠疫情目前仍在全球肆虐,截止至2021年1月16日,新冠疫情在全世界已经造成了超过200万的死亡病例,新冠病毒的防控防治依然是目前世界公共卫生安全的头号问题。作为目前疫情防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备受全世界的关注。据统计,全球在研的新冠疫苗超过300项,其中进入临床应用的疫苗主要为技术相对成熟的灭活病毒疫苗和较新兴的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随着重组蛋白技术的成熟,亚单位蛋白疫苗在疫苗研发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肯定,其直接以重组表达的抗原形式刺激免疫系统,在安全性、制备流程和免疫效果上都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   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S
    查看更多
  • 2021-04-07

    2021-04-07 载脂蛋白E(ApoE)是大脑内丰度最高的载脂蛋白之一,同时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最大风险因素,但是致病机制一直不清楚。ApoE在大脑内主要由胶质细胞产生,然后与富含胆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复合物结合,以ApoE particle的形式通过ApoE的受体被神经元摄取。神经元主要依赖于ApoE介导的胆固醇跨细胞运输,而其自身的胆固醇合成通路则是被显著抑制的。但是,神经元的胆固醇代谢通路是如何被抑制的以及这种代谢重编程对神经元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   2021年1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刘强团队在Neuron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strocytic ApoE reprogra
    查看更多
  • 2021-04-07

    2021-04-07 癌易感基因是指在适宜的环境刺激下能够编码或获得患癌易感性的基因,目前研究已发现近3000个遗传性易感基因,主要存在于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肾癌、白血病等疾病中,相关的基因检测也已被广泛用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攀升。虽然已有许多乳腺癌易感基因被挖掘,但其与乳腺癌相关的证据仍较为缺乏,这也导致了对患病的潜在风险估算不准确。   近日,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了题为Breast Cancer Risk Genes — Associ
    查看更多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