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01
2021-04-01 新华社日内瓦1月31日电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与成年人有何不同?变异新冠病毒会给儿童带来怎样的影响?人们该如何采取措施保护小朋友们的安全?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近日以播客形式对上述问题做出解答。 世卫组织新冠病毒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克尔克霍夫介绍说,不同年龄段的人感染新冠病毒后表现各异。大多数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会出现发热和咳嗽、喉咙痛、打喷嚏等呼吸道症状,有些人还会出现嗅觉、味觉失灵以及胃肠道症状等。但与成年人相比,儿童和青少年的症状往往更轻。例如低龄儿童通常不会出现成年人那么多的症状,有些儿童可能有轻度腹泻或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大多数儿童甚至不会出现任何症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致冷冠状病毒HCoV-229E的颗粒(绿色,人工染色),其基因组显示了一种关键蛋白质快速进化的证据。 图片来源:Science Source/Science Photo Library 在近日发表于开放获取期刊eLife的研究中,作者表示,至少有两种导致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可以进化成不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的病毒。 与它们的表亲新冠病毒不同,人类季节性冠状病毒通常只会导致轻微的呼吸道症状。然而,人们会被它们反复感染。为了弄清楚其中的原因,美国华盛顿大学的Kathryn Kistler和西雅图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的Trevor Bedfor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科技日报北京1月31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撰文称,他们设计出两款基于病毒蛋白的生物传感器,当与新冠病毒的组成成分或靶向该病毒的抗体混合时,传感器就会发光。这一突破有望实现更快、更广泛的新冠病毒检测。 目前,大多数医学实验室主要仰仗逆转录PCR(RT-PCR)技术来诊断新冠病毒感染。PCR技术可以放大病毒的遗传物质,使其可被检测出来。但这项技术需要专门的人员和设备,供应链短缺导致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检测能力严重不足。 为了在不需要基因扩增的情况下直接检测出患者样本内的新冠病毒,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蛋白质设计研究所所长大卫·贝克教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近期,接种疫苗的人群越来越多,注射后的棉签如何处理引发关注。日前,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新冠疫苗接种场所预防核酸环境污染工作指引。根据指引,注射完成后,应有专人负责监督受种者将按压接种部位的棉签统一废弃在指定的回收容器内,不得带离现场。指引还要求,接种点医疗废物应集中收集,未设在医疗机构的临时接种点应将所有医疗废物带回集中处理。疫苗外包装盒和疫苗说明书要留存在接种单位,按医疗垃圾处理。 现在很多符合要求的人群都开始接种新冠疫苗,那么棉签为何不能带离?“指定接种疫苗地点”的环境可能存在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会有健康风险吗?此外,还有人关心,接种疫苗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据英国《自然·医学》杂志3日发表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对南非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分离的新冠病毒进行了近全基因组分析,发现了该病毒的16个新变种,都拥有此前其他地方未曾发现的变异。而这种基因组监测手段亦可在非洲大规模使用,以识别新冠病毒的新变种。 基因组流行病学可用于了解新冠病毒的演化,追踪全球传播动态。南非夸祖鲁—纳塔尔大学研究人员霍利亚·泰格里、图里奥·德奥利维拉及其同事,此次对南非新冠疫情前6个月中收集的1365个新冠病毒进行了近全基因组分析,从中找到16个新变种。 研究团队认为,这些变种中的大部分,都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据《医学快报》在线版近日消息,国际艾滋病疫苗倡议协会(IAVI)和Scripps研究所当地时间3日宣布,一种新型艾滋病病毒疫苗的第一阶段临床试验已产生了很有希望的结果——在接种疫苗的参与者中,有97%发现了有针对性的免疫反应。 艾滋病是迄今仍不能治愈和预防的疾病,其病原HIV会感染并杀死免疫系统细胞,包括T细胞和巨噬细胞。HIV作为一种RNA病毒,其基因组发生突变的频率较高。人类经过30多年的研究,依然没有找到有效的HIV疫苗或疗法。 此次的新型HIV疫苗,成功地刺激了稀有免疫细胞(开始产生抗体并对抗快速突变病毒所需)的产生,临床试验表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记者林苗苗、侠克)癌种不同,肿瘤的细胞组成也存在差别,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不同特点。近日,中国科学家从单细胞水平对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肺癌、乳腺癌等15种癌症的肿瘤浸润髓系细胞特征进行了系统性刻画。 这项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团队和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张泽民课题组合作的研究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 研究团队比较了肥大细胞、树突状细胞以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等髓系细胞类群在不同癌种内的特性,为靶向不同癌种内髓系细胞的免疫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据介绍,肿瘤具有复杂的生态系统,癌细胞通过与多种其他类型的细胞相互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当地时间2月5日,《自然》(Nature)在线发表的论文中一项病例研究发现,一名新冠肺炎患者体内出现新冠病毒(SARS-CoV-2)的不同变异株。前述结果是该患者在接受恢复期血浆治疗期间发现的。该患者是一名免疫抑制患者。 研究人员称,该研究结果提示了一种可能性——当免疫抑制患者长期感染新冠病毒时,该病毒可能在他们体内发生演化,换言之,发生变异。 通讯作者、来自剑桥大学剑桥治疗免疫学与传染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员Ravindra Gupta和同事描述了一个病例研究。该患者是一名感染了SARS-CoV-2的七十多岁的免疫抑制男性患者,曾接受过淋巴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近日,研究人员对刊登于《细胞—系统》的基于血浆和白细胞采样获取的两组基因表达数据,进行了系统性基因交互作用分析,发现5个关键基因不但可以完全判别样本是否感染新冠病毒,而且还能根据感染特征把确诊患者进一步划分到7种不同的新冠亚型。 这些基因表达数据包含19472个基因,来自100位新冠确诊患者和26位无新冠症状志愿者。2月3日,相关论文刊登于Journal of Data Science。研究人员表示,该发现有望把新冠感染检测准确性提高到100%和制定基于感染特征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目前,其他基于基因表达数据的新冠病毒研究公布的最高判别准确率约为91.27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疫苗成为世界各国对抗新冠疫情的重要手段。截至2月3日24时,全国累计报告重点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123.6万剂次。就疫苗接种、安全性、群体免疫该如何实现等问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世界卫生组织疫苗研发委员会顾问邵一鸣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作出权威解答。 访谈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社记者:目前,我国的接种速度与接种率符合预期吗?在全球属于什么样的水平? 邵一鸣:我国是属于快的。应该说我们国家的新冠(肺炎)疫苗研究属于世界第一军团,是第一个开始临床试验的国家,也是第一个进入三期临床的国家。查看更多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