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于人类健康事业

共创人类健康财富

图情资讯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 2021-04-01

    2021-04-01 全球首个新冠病毒“人体挑战试验”日前在英国开启,计划招募志愿者为科学研究“以身试毒”。 该试验团队首席研究员、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传染病学系临床教授邱克让(Chris Chiu)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这项试验有望确定免疫标记物、获得病毒脱落数据并筛选出有效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研究结果可能影响当前疫情防控政策,例如自我隔离时长和疫苗分配优先次序。 新冠病毒“人体挑战试验”,是让健康人主动感染新冠病毒,从而帮助科学家了解免疫系统如何对病毒做出反应,确定影响病毒传播方式的因
    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中新社广州2月23日电 (蔡敏婕)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23日发布消息称,该实验室赵金存教授团队与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发现新冠肺炎病人个体不同时间点及不同生理部位(呼吸道、消化道)病毒准种变异进化特征,为新冠病毒的进化和突变毒株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相关论文于2021年2月23日在线发表在专业期刊《Genome Medicine》杂志。 新冠病毒致病性强,人间传播快,阐明新冠病毒的变异特征对疫情防控、病原检测、疫苗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研究采集了新冠肺炎患者连续时间点、多种类型样品,包括:鼻咽拭子、痰液、粪便、尿液、胃粘
    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近日,钟南山院士在“广州实验室科技助力基层疫情防控万里行”启动仪式上,对兰州大学研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系统”表示肯定,他称赞:“他们一些预测的模型还是相当可靠的。” 兰州大学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利用跨学科研究优势,研发了世界上首个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预测系统。自2020年5月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已经实现对全球190余个国家新增确诊病例的预测。 可进行全世界190多个国家的预测 “这个预测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预测系统,可以进行全世界190多个国家的预测,其
    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中新网2月24日电 综合报道,近日,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汉斯·克鲁格(Hans Kluge)预测说,新冠疫情或将于2022年年初结束。为防控疫情,多国正在加紧推进新冠疫苗接种,23日,制药商向美国会表示,计划在未来几周内大幅增加新冠疫苗交付量。 当地时间2月16日,设立在美国加州奥克兰体育场的大规模疫苗接种站向符合资格的民众开放。这处接种站每天将提供6000剂疫苗。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据报道,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克鲁格表示,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人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比起2020年它刚开始传播时要更多了。 克鲁格认
    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美国加州情况不妙:这里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体,正在加速蔓延。 根据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发表的最新预印本研究,这一病毒具有更强的传染力:2020年9月1日,这一变异病毒在加州的感染者中占比接近0%;而到2021年1月29日时,加州新发病例中的50%都是这一变异病毒。 当地时间2月23日,《科学》报道称,实验室研究和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这一新发现的大流行新冠病毒变异体不仅更易传播,似乎还有更强的毒性。被其感染的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死亡的风险更高。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传染病专家邱华彦(Charles Chiu)说,这一新冠病毒变异体令人担忧,数据表明其具有更强的传染性
    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朱书教授和耶鲁大学Richard A. Flavell教授受邀在《自然评论.胃肠病学和肝病学》上发表署名综述文章,系统总结了新冠患者胃肠症状,探讨了新冠感染导致肠道症状的可能机制。 新冠肺炎大流行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尽管新冠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和肺部的影像学改变,相当部分新冠患者的胃肠症状也被报道。同时,大约50%的患者存在粪便病毒脱落,并且粪便病毒RNA检测阳性可在呼吸系统试纸转阴后持续2星期以上。此外,多个研究从患者的粪便中成功分离了有感染性的新冠病毒颗粒。相应的,新冠病毒受体ACE-2在肠上皮细胞中异常
    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中新网2月26日电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26日介绍,新冠疫苗研发方面,目前已经有17个疫苗在开展临床试验,其中7个疫苗进入了Ⅲ期临床试验,4个疫苗已经附条件上市,正在对全国重点人群进行接种。 国新办2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称,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科研攻关发挥了重要作用,请问我国在疫苗、药物的研发方面有哪些新的进展?今后在健康科技支撑方面有哪些长远的布局? 吴远彬回应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科技界成立由科技部牵头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聚焦病毒病原学、检测技术和产品、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动物模型构建五个主攻方向,组织全国
    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我国首个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25日获批附条件上市,这也是全球第一个进入临床的新冠疫苗,历时一年多的研发,疫苗的安全性怎么样?公众又该如何选择?白岩松新媒体直播节目《白·问》第二期,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就研发疫苗过程等问题进行分析解答。 25日,陈薇团队研发的新冠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研究员介绍,该疫苗是目前国家批准上市的新冠疫苗中,唯一可采用单针接种程序的疫苗;单针接种14天后即可获得良好保护效果,且可在2~8℃的条件下运输保存。 单针接种新冠疫苗年产能或达5亿。 Q: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附条件上市后产能可以达到多少剂? 陈薇:我们做的是基
    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中新网3月1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网3月1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表示,全球近10%人口已经有新冠病毒抗体,继续接种疫苗,是达成“集体免疫”的唯一方法。 据报道,斯瓦米纳坦在世卫组织社交媒体账户上直播的专访中指出,该组织正在跟踪全球几座城市感染源分析的研究。 斯瓦米纳坦称:“世卫组织正在跟踪这些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据最新统计,共有大约500项。如果全部放在一起观察,就会发现全球只有近10%人口具有新冠病毒的抗体。” 斯瓦米纳坦指出:“当然有一些50%至60%人口遭到
    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中新社上海3月1日电 (陈静 孙国根)记者1日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获悉,该中心专家发现了新冠肺炎患者重症发病能否恢复健康的关键因素:T细胞炎症状态和CD4+T细胞功能缺陷程度轻重。 据介绍,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卢洪洲教授、周晓辉教授传染病医学科研团队的这项研究对了解新冠病毒感染致病的免疫机制和指导新冠重症患者的临床救治具重要意义。该研究成果刊登在国际学术期刊《免疫学前沿》上。 卢洪洲解释,T细胞好比抗病毒前线的指挥官和一线战士,在人体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抗病毒中和抗体便如精准型导弹,可以防止病毒侵入人体细胞;而T细胞亚群中的CD4辅助性T细
    查看更多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