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14
2021-09-14 马来西亚著名媒体《当今大马》近日发表文章称,新冠病毒疫情给人类造成了极大破坏,夺去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和工作机会。美国通过所谓的“实验室泄露”论指责中国,但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美国可能是新冠疫情的实际始发地。美国应调查自己的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以及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 《当今大马》指出,在全球各国都在同仇敌忾应对疫情的关键时刻,美国却通过所谓的“实验室泄漏”论指责中国。 但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发布了一份关于新冠病毒暴发情况的结论性报告,称其起源于自然原因,而非实验室。这是跨国流行病学家和研究人员通力合作取得的成果——他们于2021年初在中国武汉进行了深入查看更多 -
2021-09-14
2021-09-14 9月13日,国家卫健委官方网站显示,9月1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9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7例,本土病例22例均在福建。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日前举行的多次发布会上,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健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等多位专家曾多次呼吁,当前,“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仍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持续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仍是工作重点。那么,我国新冠疫苗能够为接种者提供怎样的有效保护,又主要取得了哪些进展? 3款灭活疫苗、1款腺病毒载体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 2020年年初,我国就已经部署了新冠疫苗研发的5条技术路线查看更多 -
2021-09-13
2021-09-13 揭牌现场。(北京协和医学院供图) 9月1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在京举办了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系建系100周年纪念活动,并为新命名的“可胜大楼”揭牌,共同回顾协和生理学系百年发展历程和精神传承,致敬以林可胜为代表的几代生理学系人为中国医学科学事业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 林可胜是北京协和医学院首位华人教授、系主任,是中国生理学的奠基人,在消化生理学与痛觉生理学领域成就卓越,为我国生理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从科学、学科、爱国三个方面概括了林可胜的贡献。 1.在科学研究方面,他发现了“肠抑胃素”,查看更多 -
2021-09-13
2021-09-13 9月13日,启动资金高达10亿元的“科学探索奖”正式公布第三届获奖名单,50位青年科学家上榜。 他们将在未来5年各获得由腾讯基金会资助的300万元(税后)奖金。本届获奖者中,35岁及以下获奖者多达7人,最年轻的仅32岁。 此外,8位女性获奖的人数也创下3年之最。3年来,共有17位女青年科学家获奖。 获奖名单如下: 从本届获奖榜单来看,共有14位获奖者来自于中国科学院(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布在天文和地学、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等6个领域,占获奖人数的28%,是第三届“科学探索奖”获奖最多的科研机构。另有8位获奖者来自清华大学、6位获奖者来自北京大学。 相关阅读: 1.5亿查看更多 -
2021-09-10
2021-09-10 当地时间9月9日,2022年度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公布获奖名单,六名科学家斩获“生命科学科学突破奖”,他们包括在mRNA技术上做出开拓性贡献的Katalin Karikó与Drew Weissman,开发二代DNA测序技术的Shankar Balasubramanian、David Klenerman和Pascal Mayer,以及探索神经退行性疾病分子基础的Jeffery W. Kelly。 Karikó出生在匈牙利,在1985年和家人一起移居美国。那时,人们对改变细胞的DNA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Karikó却对在DNA和蛋白质之间传递信息查看更多 -
2021-09-09
2021-09-09 全世界每年新增的宫颈癌病例超过了50万。每一年,有25万以上的女性会因为宫颈癌不幸离世,但随着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问世和推广,这种趋势将逐渐降低,更多的女性将不再遭受宫颈癌的侵袭。 尽管,HPV的整体防护效果需要至少到2030年才能看得出来,但在一些接种率较高的国家,初步数据已经显示疫苗能够减少人群患宫颈癌的比例。比如接种率很高的澳大利亚,年轻女性发生生殖器疣和宫颈癌前病变的概率已经迅速下降。 从上世纪80年代人类第一次将宫颈癌与HPV联系起来,到科学家找到制作HPV疫苗的策略,再到能接种的HPV疫苗,仅仅过去了40多年。那么这40多年中,人类究竟是怎样将一种癌症查看更多 -
2021-09-09
2021-09-09 2020年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钟南山勇挑重担,始终冲在第一线,用仁心仁术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健康。 勇毅担当,护佑生命 从18年前那一句“把最危重的病人转到我这来”,到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抗击疫情,医生就是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冲上去?”钟南山肩上始终扛着医者的担当。 今年5月21日,广州市出现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本土传播病例,在钟南山的带领下,广州实验室开展抗疫应急攻关,“猎鹰号”气膜实验室很快启动建设并投入使用。 广州实查看更多 -
2021-09-08
2021-09-08 中新网9月7日电 7日,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7日表示,我国部署的新冠病毒疫苗研发5条技术路线的所有疫苗实现了临床试验的全覆盖。 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有记者问:早在去年年初,我国就已经部署了新冠病毒疫苗研发的5条技术路线,请问目前有什么新的进展? 对此,郑忠伟指出,我国从疫情暴发之初布局了5条技术路线,推进新冠病毒的疫苗研发,包括了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主要的目的就是要确保成功率。 “在这里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一个信息,查看更多 -
2021-09-08
2021-09-08 在刚刚闭幕的服贸会上,第二代新冠疫苗亮相。据报道,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发的新一代新冠疫苗,不仅有针对变异毒株的灭活疫苗,还有广谱的重组蛋白疫苗,自主研发的mRNA疫苗。 为什么要研发第二代新冠疫苗?是不是现在的一代疫苗不管用了?二代新冠疫苗什么时候能上市?现在走到哪一步了? 9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对这些问题作出权威回应。 一代疫苗还管用吗? 发布会上通报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6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1亿1308.3万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数为9亿6972万人。12-17岁未查看更多 -
2021-09-08
2021-09-08 据福克斯新闻当地时间9月7日的报道,已在美国的49个州检测到新冠变异病毒缪毒株。 传染病专家安东尼·福奇博士表示,新冠变异病毒缪毒株也许能够逃避某些抗体的保护。 据《新闻周刊》报道,加州感染缪毒株的病例最多,至少有384例。洛杉矶县公共卫生部门的一份声明中写道,“缪毒株的传染性更强,并具有能逃避某些抗体保护的潜力。然而仍需更多的研究来确定缪毒株是否比其他变异毒株更具传染性、更致命或对疫苗和治疗的抵抗力更强。” 当前,美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超过4000万例。查看更多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