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于人类健康事业

共创人类健康财富

行业资讯

  • 2021-09-18

    2021-09-18 近年来,随着生物制品研制与生产的关键技术取得多项突破,生物医药迎来风口。在中国,以抗体药物为代表的生物大分子药物热度持续增高,催生了一系列热门赛道,一批生物药企逐步崛起,在医药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根据国家药监局公布的《2020年度药品审评报告》,2020年药审中心审评通过批准生物制品IND申请500件,较2019年增长60.26%。审评通过生物制品NDA 89件,较2019年增长20.27%。2020年,药审中心受理1类创新生物制品IND申请278件(211个品种),较2019年增长129.75%;受理生物制品NDA 18件(12个品种),较2019年增长200
    查看更多
  • 2021-09-18

    2021-09-18 自2015年药审改革,加快药物审评审批,鼓励研发创新研发等政策的出台与落地实施,中国医药产业正以蓬勃的朝气锐意创新加速崛起,逐步形成以患者需求为核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医药创新研发生态系统。新冠疫情笼罩下的2020年,中国制药创新研发速度尤其是新冠疫苗的研发让世界称赞。一家家勇立潮头的研发企业成为拉动研发创新实力增长的原动力。 总结成果,展望前路。药智网、中国医药研发·峰会组委会、中国药业专注制药企业的创新力,对各企业2020年药品受理批准情况、药企研发投入资金情况、药品临床试验完成情况与专利布局等多项研发相关数据进行全面统计,排除市场与销售布局影响,综合评选出最具权威、
    查看更多
  • 2021-09-18

    2021-09-18 新华社日内瓦9月16日电(记者刘曲)多个联合国机构与合作伙伴16日发布最新报告说,新冠疫情并未减缓气候变化,未来全球变暖趋势仍将持续,世界已大大偏离了实现《巴黎协定》气候目标的时间表。 这份题为《2021团结在科学之中》的报告来自世界气象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等联合国机构及合作伙伴。报告说,由于新冠疫情,全球因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泥而产生的化石源二氧化碳排放量2019年达到峰值后在2020年出现大幅下降。然而,新冠疫情只能使全球碳排放量短期减少,除非各国在疫情后追求经济复苏时采取强有力的去碳化措施,否则排放量到20
    查看更多
  • 2021-09-18

    2021-09-18 中新网9月18日电 中国疾控中心微信公众号18日发布2021年中秋国庆假期健康提示。 其中指出,中秋国庆假期临近,各地即将迎来旅游出行和探亲访友高峰期。为平安健康地享受秋高气爽好时节以及亲友欢聚好时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今年中秋国庆假期,要重点做好新冠肺炎、诺如病毒肠炎、手足口病、动物传播疾病和食物中毒的预防与防范。 重点提示如下: 1.新冠肺炎预防: 避免前往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特别是避免非必要的跨境旅行。 继续做好自我防护,坚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做好个人卫生,保持环境通风良好。 旅行前,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并备好个人防护用品。 避免到人群聚
    查看更多
  • 2021-09-17

    2021-09-17 北京协和医院昨天迎来百岁生日。当天,庆祝北京协和医院建院100周年大会在协和学术会堂举行。   一百年来,北京协和医院始终着力攻克医学难题,培养医学人才,提供优质健康服务,为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保护人民生命健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由中国人命名的肾性骨营养不良;成功实施中国第一例食管癌外科治疗、第一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通过临床结合基础研究,对垂体瘤的诊治从几近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全球率先发现先天性脊柱侧凸的重要致病基因及全新致病模式,在世界多中心、多人种中得到验证……在百年医学探索的征途中,协和创造了许多“第一”。   “古有良医悬壶济世,今有白衣
    查看更多
  • 2021-09-17

    2021-09-17 中秋、国庆假期将至,出游是否安全?师生离校返校有哪些要求?如何做好假期疫情防控?16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就公众关心的问题集中作出回应。 建议取消前往中高风险地区的出行计划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米锋介绍,自9月10日以来,本轮疫情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一半以上为中小学、幼儿园师生和工厂员工,场所聚集性感染明显。 中秋、国庆假期即将来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雷正龙建议公众,假期尽量减少非必要外出,取消前往中高风险地区的出行计划,如需出行做好旅途中的防护;提倡家庭聚餐聚会时不要超过10人,尽量减少聚餐人数,缩短聚餐时间;做好个人健康监测,保持正常
    查看更多
  • 2021-09-16

    2021-09-16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记者彭茜)从阿尔法、贝塔、伽马,再到德尔塔、缪毒株……层出不穷的变异新冠病毒不断挑战各国疫情防控。其中,德尔塔毒株已成为当前世界大部分地区流行的主要变异毒株,且更具传染性。为何变异新冠病毒传染力会增强?中国科研人员新近发表在美国《细胞报告》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其中“奥秘”。 狡猾的新冠病毒能进化出新的优势变种。国际共享基因序列资源“流感数据共享全球倡议”平台的数据显示,2021年1月起,阿尔法毒株首先占据传播优势。然而,从5月开始,德尔塔毒株逐渐取代阿尔法毒株,成为在全球传播的优势变种。 研究发现,与阿尔法毒株相比,德尔塔毒株的刺突蛋白能够更加高
    查看更多
  • 2021-09-16

    2021-09-16 去年以来,全球各地多种动物陆续被发现感染新冠病毒,这其中包括河狸、鹿、水貂、猩猩、老虎、狮子以及猫、狗等。 蒙古国国家人畜共患病研究中心11日说,蒙古国首次报告动物感染新冠病例,至少在7只河狸身上检测到变异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被感染的河狸出现咳嗽、流鼻涕等症状,目前这些河狸已全部康复。 英国《自然》杂志网站日前刊登的一篇新闻报道说,美国农业部研究人员对美国东北部部分白尾鹿的血清样本进行新冠病毒抗体分析研究发现,三分之一被抽样的白尾鹿体内有新冠病毒相关抗体,这表明它们曾感染新冠病毒。 据报道,研究人员检测了2021年1月至3月在美国密歇根州、宾夕法尼亚州、伊利诺伊州以及纽约
    查看更多
  • 2021-09-16

    2021-09-16 9月9日,美国军备控制与不扩散中心高级研究员林恩·克洛茨在《the Bulletin》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实验室制造的潜在流行病病原体的严重风险》的文章,披露了美国研究人员在复活病毒实验,导致病毒从实验室泄漏的种种细节。 美国重启病毒实验 带来人际传播风险 2012年,荷兰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发表了关于使禽流感在哺乳动物中通过空气传染的研究,震惊了业界。罗恩·富希耶和河岗义裕的工作重新引发了关于潜在的大流行病毒研究是否太危险而不应进行的争论。 在富希耶和河岗义裕发表了他们的研究之后,关于是否以研究目的制造致病威胁的争论,导致美国政府曾暂停了对所谓的“功能获得”研究的资助。但
    查看更多
  • 2021-09-16

    2021-09-16 中新网9月15日电 据秘鲁《公言报》15日报道,根据一项研究,在第二波新冠疫情中,秘鲁每100名80岁以上未接种新冠疫苗的住院病人中,有70人最终死亡;而接种了两剂新冠疫苗的80岁以上老年病人的死亡率为1%。 据报道,该研究对秘鲁卫生部公布的2021年2月9日至7月31日期间,因新冠肺炎住院的成年人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负责人珀西·梅塔-特里斯坦表示,调查结果显示,接种新冠疫苗的人不太可能被感染,如果被感染,症状则可能不会太严重,死亡率也低很多。 报道指出,尽管秘鲁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新冠疫苗接种进程,而且不断调低年龄组,但仍有一些人拒绝接种新冠疫苗。 秘鲁总统卡斯蒂略再次强
    查看更多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