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29
作为一位女性科学家,如何助力健康老龄化,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 8月28日上午,女科学家峰会作为2022浦江创新论坛的崭新板块,闪亮登场。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晨兴生命科学教授、粤港澳大湾区院士联盟理事会主席叶玉如,带来了关于健康老龄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演讲。 “近年来新冠疫情病毒在全球传播,让我们切身体会到未来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整个社会才会长久得益。”叶玉如表示,在推动可持续发展当中,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面对的重要问题,中国也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都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因此,叶玉如希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查看更多 -
2022-08-29
新华社香港8月25日电香港科技大学(科大)25日宣布,该校研究团队近日发现了一种血液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这有助设计创新治疗策略,降低发病风险和改善患者病况。 科大研究团队介绍,早前有研究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的免疫细胞(小胶质细胞)无法有效清除有害的淀粉样蛋白斑,导致神经细胞功能失调,引起记忆丧失和认知障碍。 近日,由科大晨兴生命科学教授兼香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主任叶玉如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随着年龄增长,血液和大脑中的可溶性ST2蛋白含量增加,会扰乱细胞因子白介素33的功效,降低小胶质细胞清除淀粉样蛋白斑的能力,导致淀粉样蛋白斑累积。 综合而言,团队的发现揭示查看更多 -
2022-08-26
8月25日0-24时,全省新增确诊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 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5例。累计确诊病例162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607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2022年8月25日24时,全省现有确诊病例2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240例,累计死亡病例2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269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90380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364人。 全省新增无症状感染者4例,其中3例为境外输入、1例为抵边社区定期核酸检测中发现。解除医学观察6例,尚在医学观察42例(境外输入19例)。查看更多 -
2022-08-26
8月25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12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0例(广东18例,福建13例,北京4例,上海4例,内蒙古3例,山东2例,云南2例,辽宁1例,广西1例,四川1例,陕西1例),含4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内蒙古2例,福建1例,广东1例);本土病例262例(海南111例,西藏83例,四川27例,陕西15例,重庆8例,广东4例,辽宁3例,青海3例,山西2例,新疆2例,内蒙古1例,上海1例,江西1例,河南1例),含9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海南39例,西藏24例,陕西11例,四川10例,重庆2例,新疆2例,山西1例,辽宁1例,青查看更多 -
2022-08-26
在自然界中,病毒、细菌无处不在,为了应对无孔不入的病菌,真核生物进化出专门的免疫模式识别受体,包括STAND超家族的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NLR),这些先天免疫系统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真菌中。 值得注意的是,细菌并不总是侵略者,它们也会面临来自噬菌体的侵害。因此,细菌也会使用多种防御策略来抵抗病毒感染,其中一些系统已经产生了突破性的技术,例如基于细菌和古菌抗病毒系统CRISPR的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预测,在微生物世界中还有更多的抗病毒武器有待发现。 除此之外,细菌是否也进化出类似于真核生物先天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呢? 2022年8月12日,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博德研查看更多 -
2022-08-26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崔胜研究团队与德国海德堡大学Volker Lohmann研究团队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Biochemical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Hepatitis A Virus 2C Reveals an Unusual Ribonuclease Activity on Single-Stranded RNA”的论文。研究人员首次解析了甲型肝炎病毒(HAV)2C蛋白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2.2 ?),首次发现HAV 2C具有降解多聚尿苷酸单链核糖核酸(poly-U ssRN查看更多 -
2022-08-26
细菌与噬菌体之间的军备竞赛使细菌的防御系统不断进化,科学家在研究细菌防御系统抵御噬菌体入侵的具体作用机制过程中,开发出多种生物技术工具。因此,研究新的细菌防御系统既有助于理解原核生物免疫进化,也有望挖掘新型基因操作工具。 2022年8月18日,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洪山实验室蛋白质科学研究团队和湖北大学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在Nature Microbiology上发表了文章Cryo-EM structures of Escherichia coli Ec86retron complexes reveal architecture and defence查看更多 -
2022-08-26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面对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值得关注的是,在过去的10年里,10~24岁年轻人群(尤其是女性)中抑郁症的发病率呈现急剧升高,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近日,《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重磅研讨论文,围绕年轻人群抑郁症的发病特征、风险因素、防控措施以及药物治疗建议进行详细阐述。论文指出,针对年轻人群抑郁症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是目前医学界需要关注重点。 此外,在治疗方面,由于抑郁症具有高度异质性,因此建议采用阶梯式的治疗方法,如先采取简短的心理社会干预、给予特定的心理治疗,最后再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查看更多 -
2022-08-26
8月24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辉瑞新冠口服药Paxlovid(奈玛特韦+利托那韦,nirmatrelvir+ritonavir)针对Omicron变异株 B.1.1.529的真实世界数据。结果显示,Paxlovid在65岁及以上患者中可以显著降低住院和死亡风险,但在40-64岁人群中未发现有益的证据。 该试验主要基于Clalit Health Services (CHS)成员电子病历的数据。CHS是以色列最大的医疗服务机构组织,覆盖了大约52%的总人口和几乎2/3的老年人。研究的开始时间是2022年1月9日,结束时间是2022年3月31日。 在被纳入分析的109254名新冠高危患者查看更多 -
2022-08-26
如果癌细胞出现细胞焦亡,也许癌细胞会引发更强的抗肿瘤免疫,进而实现癌症的治疗。所谓细胞焦亡,又称为细胞炎性坏死,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表现为细胞的不断胀大和最终细胞膜的破裂。 细胞炎性坏死可以治疗癌症?这可不是异想天开。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邵峰联合创办的北京炎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炎明生物)宣布,公司在针对Gasdermin家族蛋白开发抑制细胞焦亡的全新药物分子项目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早在2015年,邵峰带领团队就已经在Nature发表文称,团队首次揭示Gasdermin D(GSDMD)是细胞焦亡(Pyroptosis)的执行者。GSDMD是Gasd查看更多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