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22
新华社哈尔滨8月19日电(记者杨思琪)记者19日从哈尔滨工业大学了解到,这所学校生命科学中心教授黄志伟课题组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人体B细胞受体复合物的组装和识别机制,并发现不同亚型B细胞受体具有不同的组装模式。 T细胞和B细胞是人类适应性免疫细胞,在病原感染、癌症发生以及自体免疫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它们分别通过T细胞受体和B细胞受体识别抗原信号,把信号传递至细胞内,从而激活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反应。然而,其受体复合物信号转导、免疫激活的结构基础与分子机制问题,一直是免疫学领域重要的基础科学问题。 人类B细胞受体有5种亚型。这个课题组解析了人体IgG和IgM两种亚型的B细胞受体复合物结构。研查看更多 -
2022-08-22
活细胞测序记录细胞的变化示意图 来源:Duygu Koldere Vilain 在我们呱呱坠地之前,受精卵是如何发育成复杂个体的?为何正常的细胞会慢慢变成癌细胞?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了解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正常发育的过程,也对理解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想要“看清”细胞的“前世今生”仍然存在显著的技术困难。 8月17日,现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原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后)陈万泽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长文,介绍了研究团队在国际首创的活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Live-seq),该技术首次让单细胞进行转录测序后查看更多 -
2022-08-22
低温电子显微镜揭示了VH Ab6抗体片段(红色)如何附着在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灰色)上的脆弱部位,以阻止病毒与人类ACE2细胞受体(蓝色)结合。图片来源: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史利南·苏布拉马尼亚姆博士 据18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论文,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的研究人员在新冠病毒的所有主要变种中发现了一个关键漏洞,包括最近出现的奥密克戎BA.1和BA.2亚型。这种弱点可以通过中和抗体来靶向,或为应对所有新冠病毒变种的治疗方法铺平道路。 研究人员使用低温电子显微镜(Cryo-EM)揭示了病毒刺突蛋白上易受攻击的点的原子级结构,即所谓的表位。这篇论文进一步描述了一种名为VH Ab6的抗体片段,查看更多 -
2022-08-19
8月18日0-24时,全省新增确诊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 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3例。累计确诊病例161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591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2022年8月18日24时,全省现有确诊病例2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222例,累计死亡病例2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251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88311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280人。 全省新增无症状感染者8例,其中7例为境外输入、1例为外省入滇人员核酸检测中发现。解除医学观察6例,尚在医学观察44例(境外输入30例)。查看更多 -
2022-08-19
8月1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603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4例(广东9例,福建8例,上海7例,北京4例,黑龙江3例,四川3例,山东2例,重庆2例,云南2例,天津1例,浙江1例,河南1例,广西1例),含6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山东2例,福建1例,河南1例,广东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559例(海南441例,陕西52例,西藏15例,福建14例,重庆7例,广东6例,新疆6例,内蒙古4例,浙江4例,四川4例,北京1例,山西1例,江苏1例,江西1例,贵州1例,青海1例),含5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海南40例,西藏3例,广东2例,新疆查看更多 -
2022-08-19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毒病原,是造成婴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国内多家制药企业已开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药物的研发。目前国内外尚参考的指导原则,为进一步明确技术标准,提高企业研发效率。我中心起草了《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经中心内部讨论,已形成征求意见稿。 我们诚挚地欢迎社会各界对征求意见稿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后续完善。征求意见时限为自发布之日起1个月。 您的反馈意见请发到以下联系人的邮箱: 联系人: 赵建中、葛玉梅 联系方式: zhaojzh@cde.org.cn查看更多 -
2022-08-19
过去肿瘤疫苗效果差强人意的因素包括免疫原性自身抗原的选择不理想、免疫原性疫苗平台有效性差、晚期肿瘤患者体内的免疫抑制性环境等,而针对患者个体化肿瘤新抗原制备的mRNA疫苗有望突破上述限制。 Gritstone bio是一家专门从事疫苗开发的生物技术公司。公司的两大核心专有技术平台分别用于靶标鉴定和抗原递送。Gritstone EDGE™技术平台可以基于人工智能手段迅速鉴别可被免疫系统识别的肿瘤或病毒感染细胞抗原。自我扩增型mRNA(samRNA)和黑猩猩腺病毒(ChAd)递送载体可以刺激免疫系统,驱动产生作用于靶标的T细胞和中和抗体(nAb)。 来源:Gritstone bio官网 Grits查看更多 -
2022-08-19
近日,CDE官网显示,SQZ Biotech的SQZ-AAC-HPV获批临床,用于治疗人乳头瘤病毒(HPV)16阳性(+)且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02阳性(+)的晚期局部复发性或转移性实体瘤,包括子宫颈癌,肛门癌,头颈癌等。 SQZ-AAC-HPV是一款红细胞载体肿瘤疫苗,将靶抗原封装在红细胞内制备而成,经过改造的红细胞随后会被输入患者体内,进而诱导针对这一抗原的特异性T细胞应答。 来源:SQZ Biotech公司官网 临床前研究显示,SQZ-AAC-HPV显示出了强大的免疫应答、CD8 T细胞浸润和相关肿瘤减少。目前,SQZ-AAC-HPV正在美国开展I/II期ENVOY-001临床查看更多 -
2022-08-19
p53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肿瘤抑制因子,可以通过检测并修复受损DNA防止肿瘤的发展。研究发现,p53功能异常将导致机体无法正确修复受损DNA,导致基因突变。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肿瘤存在p53基因突变。由于在维持DNA完整性方面的重要作用,科学家将p53称为“基因组守护者”。然而,p53如何保护基因组结构、功能缺失如何促进肿瘤发展的问题仍未阐明。 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是p53的“守护者”角色对于预防肿瘤是否具有重要作用。数据证明p53突变伴随肿瘤染色体异常,而研究也显示正常p53蛋白调控多个生理过程,这可能解释为什么p53失活促进肿瘤。例如,p53可以促进已发展为癌前特征的细胞发生凋亡或程序性死亡。查看更多 -
2022-08-19
活细胞测序记录细胞的变化示意图 来源:Duygu Koldere Vilain 在我们呱呱坠地之前,受精卵是如何发育成复杂个体的?为何正常的细胞会慢慢变成癌细胞?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了解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正常发育的过程,也对理解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想要“看清”细胞的“前世今生”仍然存在显著的技术困难。 8月17日,现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原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博士后)陈万泽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发表长文,介绍了研究团队在国际首创的活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Live-seq),该技术首次让单细胞进行转录测序后查看更多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