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于人类健康事业

共创人类健康财富

图情资讯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 2022-08-23

    本期文章:《自然—遗传学》:Online/在线发表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剑团队报道了RNA剪接的遗传控制及其在复杂性状变异中的独特作用。相关论文于2022年8月18日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他们介绍了一种 sQTL 映射方法,测试异构体-表达数量性状基因座 (eQTL) 效应 (THISTLE) 之间的异质性,与竞争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能力。将 THISTLE 与互补 剪接QTL (sQTL)作图策略一起应用于脑转录组 (n = 2,865) 和基因型数据,他们在 P < 5 × 10−8处鉴定了 12,794 个具有 cis-sQTL 的基因,其中约 61% 与 eQTL 不同
    查看更多
  • 2022-08-23

    本期文章:《免疫》:Online/在线发表 加拿大儿童医院研究所Jean-Philippe Julien团队近期取得重要工作进展,他们研究发现接种基于结构的稳定版疟疾抗原Pfs48/45的疫苗可引发超强的传播阻断抗体反应。相关研究成果2022年8月16日在线出版于《免疫》杂志上。 研究人员使用基于结构的计算方法来设计Pfs48/45抗原,该抗原稳定在被最有效的抑制性mAb识别的构象中,与野生型蛋白质相比,实现了>25°C更高的热稳定性。与携带野生型抗原的免疫原相比,在基于脂质体或基于蛋白质纳米颗粒的疫苗递送平台上展示的,这些工程化抗原免疫小鼠中引发的抗体表现出1-2个数量级的传播活性降低
    查看更多
  • 2022-08-23

    【科技创新世界潮】 近年来,一系列农作物生物技术取得突破,这些技术有望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帮助人们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更好的营养,预示着一场新的“绿色革命”到来。 高产新小麦品种催生第一次“绿色革命” 第一次“绿色革命”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一系列科学技术进步的出现,粮食产量与日俱增。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农学家诺曼·博洛格成功培育出高产抗病的半矮秆小麦品种,这种小麦使谷物产量增加了一倍多,成为应对世界粮食危机的关键。这项农业技术的推广,被称为“绿色革命”。 随后,其他作物育种家在博洛格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高了其他主要谷物的产量。自1961年以来,全
    查看更多
  • 2022-08-22

    8月21日0-24时,全省新增确诊病例1例,系在集中隔离管理的密切接触者中发现。 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0例。累计确诊病例161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597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2022年8月21日24时,全省现有确诊病例2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228例,累计死亡病例2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259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89406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2206人。 全省新增无症状感染者6例,其中2例为境外输入、4例为集中隔离管理的外省入滇人员密切接触者中发现。解除医学观察1例,尚在医学观察55例(境外输入33例)。
    查看更多
  • 2022-08-22

    2022年7月(2022年7月1日0时至7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174894例,死亡2003人。 其中,甲类传染病中鼠疫报告发病1例,霍乱报告发病10例,无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余23种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301292例,报告死亡1996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布病以及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3%。7月1日0时至7月31日24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型冠状病毒
    查看更多
  • 2022-08-22

    8月2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2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67例(广东17例,天津13例,北京10例,上海6例,福建6例,四川5例,黑龙江4例,辽宁2例,江苏2例,浙江1例,广西1例),含4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浙江1例,福建1例,广东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360例(海南232例,西藏55例,陕西16例,重庆11例,广东9例,福建8例,四川4例,新疆4例,内蒙古3例,甘肃3例,山西2例,浙江2例,河南2例,湖南2例,辽宁1例,上海1例,安徽1例,江西1例,湖北1例,贵州1例,云南1例),含89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海南82例
    查看更多
  • 2022-08-22

    当地时间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猴痘多国爆发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这是WHO的最高级别预警。   WHO新闻稿中指出,对于猴痘是否构成PHEIC,IHR(国际卫生条例2005)突发事件委员会成员尚未达成共识。这一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考虑了委员会意见以及符合《国际卫生条例》的其他因素后,WHO总干事确定猴痘多国爆发构成PHEIC。      截图来源: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2022年4月之前,在非洲流行地区以外很少报告人感染猴痘病毒。WHO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以来WHO已收到近1.5万例猴痘病例报告,包括5例死亡病例,猴痘病例数量以及
    查看更多
  • 2022-08-22

    环境 RNA 病毒无处不在且种类繁多,可能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生物地球化学影响。了解 RNA 病毒的全球多样性受到采样偏差、依赖细胞培养和 PCR 来发现病毒及重点关注对人类或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动植物致病的病毒的限制。   2022年7月28日,复旦大学张永振团队在Nature Microbiology(IF=31)在线发表题为“RNA viromes from terrestrial sites across China expand environmental viral diversi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为了解决这一知识差距,从中国 16 个省和地区的 32 个不同环境中生成了元转
    查看更多
  • 2022-08-22

    说起健康饮食,大家会想到什么呢?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确实,虽然高蛋白饮食不适合所有人,但它的“收益”已经在很多研究中得到证实,尤其是肥胖和代谢疾病人群。   不过,高蛋白饮食的优点或许不只局限于代谢,还可以改善免疫呢!最近一项新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研究表明,膳食蛋白质是分泌性IgA产生的主要驱动因素,高蛋白饮食可以通过肠道菌群分泌的细胞外囊泡或代谢产物琥珀酸盐激活Toll样受体4,增加细胞因子APRIL水平,从而促进分泌性IgA的水平增加[1]。     粘膜分泌性IgA(sIgA)可以排除病原体、致病共生菌,并且限制上皮组织的细菌定植,这是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友好共生”的调节策略
    查看更多
  • 2022-08-22

    细菌使用多种防御策略来抵御病毒感染,其中一些防御系统已经产生了开创性的技术,如基于CRISPR的基因编辑。科学家预测在微生物世界中还有更多的抗病毒武器有待发现。 2022年8月12日,张锋教授团队在Science发表论文,报道了一种未开发的微生物防御系统Avs(antiviral STAND)。他们发现,细菌和古细菌(统称为原核生物)中的某些蛋白质以惊人的直接方式检测病毒,识别病毒的关键部分(大多数已知的细菌防御系统通过感应病毒DNA或RNA或感染引起的细胞压力来工作),并诱导细菌死亡,以防止噬菌体的传播。 这项研究是首次在原核生物中发现这一机制,并表明,所有生命3大领域的生物体——细菌、古细
    查看更多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