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05
科技日报北京8月4日电 (记者张梦然)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一种控制肌肉修复的独特细胞通信形式。在受损的肌肉中,干细胞必须与免疫细胞一起完成修复过程,但这些细胞如何协调以确保在制造新的肌肉纤维之前有效去除坏死组织仍然未知。科学家们在本研究中证明,一种用于化妆品和骨关节炎治疗注射剂的天然物质——透明质酸,是管理这种基本相互作用的关键分子。 加拿大渥太华医院高级科学家、渥太华大学教授、资深作者杰弗里·迪尔沃思博士表示:“当肌肉受损时,免疫细胞必须迅速进入组织并在干细胞开始修复之前去除坏死组织。研究表明,肌肉干细胞已准备好立即开始修复,但免疫细胞在完成清理工作前将干细胞保持在静止状态查看更多 -
2022-08-05
科技日报北京8月4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科学家以果蝇为模型生物,构建了迄今为止最完整、最详细的动物胚胎发育单细胞图谱。这一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的成果,利用了来自100多万个各个发育阶段的胚胎细胞数据,代表了多个层面的重大进步,有助于科学家探索突变如何导致不同的发育缺陷,以及了解人类基因组中与大多数疾病相关突变的庞大非编码部分。 “拍摄胚胎生长的全部过程,即所有阶段和所有细胞类型,就能更全面地了解伴随发育而来的细胞状态和分子变化。”领导该研究的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科学家艾琳·弗隆说,他们能利用深度学习来获得驱动胚胎发育的分子变化的连续视图——精确到分钟。 胚胎发育始于卵子受精,随后是一查看更多 -
2022-08-05
8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周荣斌、江维教授团队与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唐任宏团队合作,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发现了下丘脑-垂体轴及其产生的激素α-MSH,可以通过其受体MC5R促进髓系造血和免疫抑制性的髓系细胞产生,从而促进肿瘤生长,MC5R有望成为一个潜在的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 垂体荷尔蒙抑制肿瘤免疫的机制示意图 课题组供图 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方法。肿瘤对免疫系统的抑制是其逃避免疫系统监视的重要原因。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免疫抑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临床响应性还比较低。目前只有20%左右的查看更多 -
2022-08-05
阐明人体免疫系统内在的细胞物理性连接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研究与应用价值,可以推动感染、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许多免疫相关性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工作的进展,但是,人们对于其确切的机制一直缺乏明确的认识,甚至一些免疫细胞表面的功能性蛋白质分子,至今都未能找到相应的配体分子,而成为了所谓的“孤儿”受体。 8月3日深夜,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显示,为了阐明人体免疫系统细胞及分子物理性连接网络的线路图,科学家研发了一种被称为“可扩展阵列多价细胞外相互作用筛选(SAVEXIS)”的高通量微量蛋白质相互作用筛选研究技术,可以对免疫细胞表面的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在接查看更多 -
2022-08-05
8月4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公布2021年度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和中国医学院校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榜单。北京协和医学院以100量值高居双榜榜首。 2021年度科技量值排名前10的分别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医学学科)、浙江大学(医学学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 与去年发布的榜单相比,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从第8名跃居至第5名;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山大学和浙江大学均前进1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均下降1名。整体而言,前十名中并未有新院校入选。 中国医学科查看更多 -
2022-08-04
8月3日0-24时,全省新增1例确诊病例,为境外输入。 现有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7例。累计确诊病例1582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565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2022年8月3日24时,全省现有确诊病例18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2195例,累计死亡病例2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215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83813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312人。 全省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例,其中本土1例(孟连县)、境外输入2例。无新增解除医学观察者,尚在医学观察66例(境外输入17例)。查看更多 -
2022-08-04
8月3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11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58例(广东29例,上海8例,福建8例,黑龙江3例,内蒙古2例,辽宁2例,重庆2例,北京1例,江苏1例,山东1例,云南1例),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辽宁2例,广东2例,山东1例);本土病例53例(海南24例,内蒙古10例,浙江9例,福建2例,山东2例,河南2例,广西2例,重庆1例,四川1例),含6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浙江4例,广西1例,四川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130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0例,本土病例90例(广西36例,甘肃3查看更多 -
2022-08-04
导读:针对新冠病毒新流行株感染的药物研发工作有了最新的参考技术标准。 8月1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网站发布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新流行株感染抗病毒新药非临床和临床评价标准的问与答。 一、基于流行病毒株的新药非临床药效学研究要求? 答:对于新冠治疗和预防药物,应进行当前流行株真病毒的体外抗病毒活性试验,并结合PK数据,综合评估其非临床数据是否支持进入临床试验;必要时进行当前流行株的体内感染模型药效学研究。 二、鼻、咽喷雾剂临床价值及非临床药效学研究要求? 答:目前有鼻、咽喷雾剂等给药途径药物申报拟用于新冠肺炎的治疗或预防,对于此类情形,结合专家意见认为,该给药途径用于抗病毒治疗和预防的研发应慎重。查看更多 -
2022-08-04
导读:抗病毒感染抗分析。 单克隆抗体(mAb)具有高特异性并能增强免疫反应的特点,是一种潜在的病毒感染治疗剂和预防剂。而抗体工程可增强效应器功能,延长mAb半衰期。结构生物学的进步,则利于通过识别病毒蛋白中的易损区域选择和优化有效的中和mAb,并设计疫苗。 COVID-19的爆发使针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中和mAb的研发日益火热,目前已有几款mAb获得紧急使用授权(EUA)。mAb的应用不仅有益于COVID-19应对,而且还推动其他传染病的治疗和预防。 在这里,我们总结了抗体发现和抗体工程的研究进展,以及抗病毒感染mAb的开发过程,这些病毒包括SARS-CoV-查看更多 -
2022-08-04
三、生物制品审评情况 7月份CDE承办新的生物制品注册申请受理号共计161个,新药48个,补充申请57个,进口50个(其中包括一次性进口8个),进口再注册6个;2022年27月CDE生物制品各申请类型受理情况详见图五。 图五 2022年2-7月CDE生物制品各申请类型受理情况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药智咨询整理 1.生物制品1类新药申报情况 7月有47个1类治疗用生物制品和1个治疗用生物制品受理号获得承办,均是临床试验申请,目前都已经进入相应序列排队待审;下表为7月新承办的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创新药。 表四 2022年7月新承办的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新药 注:排队序号截止至2022年08月02日。查看更多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