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2
2021-06-22 近年来,全球掀起一股癌症免疫疗法新浪潮,使得该疗法逐渐成为癌症治疗的主流方式。而作为免疫反应下游效应的关键执行者,巨噬细胞在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有着超强的“可塑性”。 近日,佐治亚州立大学的科研人员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 Intratumoral SIRPα-deficient macrophages activate tumor antigen-specific cytotoxic T cells under radiotherapy 的开创性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巨噬细胞的查看更多 -
2021-06-22
2021-06-22 为推进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指导企业开展药品追溯码具体实施工作,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完成了《药品追溯码印刷规范》《药品追溯码消费者查询结果显示规范》2个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见附件1-2)。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填写标准征求意见反馈表(见附件3),于2021年7月20日前以电子邮件形式反馈国家药监局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10-88331937,88331955 电子邮箱:xxbzc@nmpaic.org.cn 附:1.药品追溯码印刷规范(征求意见稿) 2.药品追溯码消费者查询结果显示规范(征求意见稿) 3.标准征求意见反查看更多 -
2021-06-22
2021-06-22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药审中心)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药监局)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超常规建立“早期介入、持续跟踪、主动服务、研审联动”全天候应急审评审批工作机制,加速推动新冠病毒疫苗和新冠肺炎治疗药物研发上市,充分发挥技术审评对疫情防控的科技支撑作用;主动服务于药监系统工作大局,紧紧围绕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贯彻《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查看更多 -
2021-06-22
2021-06-22 2021年6月18日,国家药监局信息中心党委书记安抚东、副主任曹晨光等一行四人来我院就生物制品批签发电子证照推进工作召开了专题会议,中检院院长李波、副院长张辉、综合业务处、生检所、信息中心负责同志及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国家药监局信息中心电子政务处处长张喆简要介绍了生物制品批签发电子证照的工作背景及前期工作开展情况,提出了后期工作安排建议。 与会双方围绕电子证照工作应如何高效、高质、稳妥推进从法规制度要求、技术安全保障、工作进度安排等层面展开了充分的交流与探讨。 张辉副院长指出,随着新的《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的实施,生物制品签发机构将迅速增加,电子查看更多 -
2021-06-22
2021-06-22 论文标题:A Novel Effective and Safe Vaccine for Prevention of Marek’s Disease Caused by Infection with a Very Virulent Plus (vv+) Marek’s Disease Virus(一种新型有效且安全的疫苗,用于预防由强毒力 Plus (vv+) 马立克氏病病毒感染引起的马立克氏病) 期刊:Vaccines 作者:Yifei Liao, Sanjay M. Reddy, Owais A. Khan, Aijun Sun an查看更多 -
2021-06-22
2021-06-22 接种新冠疫苗第二针比第一针更疼?6月21日,这一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截至当天12时30分许,该话题阅读量已经达到2.6亿,讨论量达到3.3亿。有网友称,打第二针确实比第一针疼,但也有网友称打第一针更疼点,第二针没感觉,也有网友称打两针都不疼。 21日上午,疫苗专家陶黎纳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从医学原理上来讲,“打第二针比第一针疼”没有科学依据,属于个体差异,受医护人员的接种手法、接种人的状态、疫苗厂家及批次不同等因素影响,若有疼痛、低烧等情况,好好休息,对症处理即可自行缓解,若情况加重或持续未愈则要及时就查看更多 -
2021-06-22
2021-06-22 最早在印度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Delta)继在广州引发本土疫情后,近日又在深圳、东莞引发本土疫情。 多名专家认为,“德尔塔”是目前所发现变异毒株中传播力最强的,同时具备潜伏期短、病毒载量高、发病进程快等特点。这种变异毒株会为疫情防控带来哪些挑战?如何进行应对? 我国与“德尔塔”毒株“正面交锋” 目前已被世卫组织标记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毒株有4种。其中,最早在2020年10月于印度发现的B.1.617.2毒株“德尔查看更多 -
2021-06-22
2021-06-22 6月2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23例(福建7例,广东5例,四川5例,浙江4例,内蒙古1例,上海1例),本土病例2例(均在广东);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32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543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持平。 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374例(其中重症病例8例),现有疑似病例1例。累计确诊病例643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063例,无死亡病例。 截至6月21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512查看更多 -
2021-06-22
2021-06-22 科技日报昆明6月21日电 (记者赵汉斌)记者21日从云南大学获悉,该校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与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在国际权威专业期刊《药物化学杂志》上在线发表了一项从中药五味子中获得联苯环辛烯类木脂素物质靶向TRBP蛋白治疗肝癌的研究成果。 肝癌在全球肿瘤患者死亡率中居第四位,在中国肿瘤患者死亡率中居第二。目前一线用药的半数生存期仅一年左右,药物价格昂贵且有较多副作用,因此寻找新型的安全有效药物治疗肝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现有研究表明,小核糖核酸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和发展,临床中它也被用作预测肝癌发展或预后的生物标志物,但是目前尚无有效的小分子药物通过调控查看更多 -
2021-06-21
2021-06-21 6月20日0时至24时,我省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陆路输入确诊病例3例,均为中国籍、缅甸输入。 截至6月20日24时,我省现有确诊病例39例(境外输入38例,本土1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境外输入),均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治疗和医学观察。 新增确诊病例信息: 确诊病例1:女,37岁,轻型; 确诊病例2:女,38岁,轻型; 确诊病例3:男,29岁,轻型。 3人近期居住在缅甸。于6月1日、6月3日、6月18日分别从边境陆路入境,按闭环管理要求转送至指定集中隔离点隔离观察。6月19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即用负压救护车转查看更多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