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于人类健康事业

共创人类健康财富

图情资讯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 2021-04-01

    2021-04-01 中新网约翰内斯堡3月3日电 (记者 王曦)南非卫生部长穆凯兹和南非高等教育和科学创新部长恩齐曼迪3日在开普敦联合召开虚拟媒体吹风会。恩齐曼迪通报称,南非医学科研团队日前研究发现,感染新冠肺炎变异病毒的患者会产生免疫反应,从而使得他们免受新冠肺炎及其变异病毒的再次侵袭。 该研究由南非夸祖鲁·纳塔尔研究创新和测序平台(KRISP)领导的科研团队完成,该团队于去年发现了序号为501Y.V2的新冠肺炎变异病毒。研究证实,该变异病毒具有更强的传播力,但不会引起更严重的症状。随后,南非政府向该科研团队提供了2500万兰特(约合人民币1250万元)资金,以对变异病
    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我反过来问您一个问题”,接受专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向中新社记者反问道,“您觉得像这次新冠疫情大流行发生,从全球的视角上看,我们全球准备好了吗?” 中国首份疫情通报发出一个月后,新冠肺炎成为全球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到三个月内,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一年后的今天,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1亿。世人未曾料到新冠疫情“会发展这么快”,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害之大“确实出乎预料”。 多国专家学者已经指出
    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2021年全国两会的首场新闻发布会,就提到了疫苗研发。很显然,疫苗已经成为新闻热词。 疫苗除了“热”,还需要“新”。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在两会期间获悉,陈薇院士团队、钟南山院士团队均已分别部署新型疫苗的研发工作。 跨界“融合”! 国家纳米中心与陈薇院士团队合作疫苗新型载体 国家纳米中心团队正在和军事科学院陈薇院士团队合作进行疫苗新型纳米载体的研发! 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中心主任赵宇亮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透露,相关合作已于去年开始,目前正在有序
    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新华社伦敦3月10日电(记者张家伟 金晶)一个研究团队10日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英国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VOC 202012/01(又称B.1.1.7)与社区中成年新冠患者的更高死亡率有关。 B.1.1.7变异新冠病毒于去年下半年在英国发现。英国卫生部门表示,这种变异病毒传播能力更强。 本项研究中,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对比了英国社区中出现的新冠确诊病例相关数据。结果发现,在抽样调查的54906例确诊感染B.1.1.7变异新冠病毒的病例中,相关死亡病例为227例;另外抽样调查的54906例感染此前已有新冠病毒毒株的病例中,相关死亡病例为141
    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日前,据北京市疾控中心介绍,新冠疫苗已逐步放开接种年龄限制,为部分有接种需求且身体基础状况较好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 。 而此前,各地的新冠疫苗接种主要针对18至59岁年龄段人群。 此前为何把接种疫苗年龄限制在18到59岁? 专家表示年龄太小和年龄过大的人群本身也免疫力较差,不确定因素较多。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 吴尊友:18岁以下的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症状轻,或者无症状的比例高,因此不属于疫苗接种的优先人群。随着其他优先人群接种完成,接下来就要为18岁以下的人群接种。目前,全球对18岁以下人群接种的还比较少,相关数据还在收集中。
    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中新网3月15日电 “新冠疫苗通常情况下和其他疫苗接种要间隔至少两周以上。”15日,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在回答相关提问时,作出如上表述。 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称,接种新冠疫苗和接种其他疫苗之间需要间隔多长时间?接种新冠疫苗之后,再接种其他疫苗是否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国内现在开始大规模推动疫苗接种,免疫屏障何时能够建立起来? “在前一段时间我们组织专家组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论证,出于不良反应、疑似不良反应监测的目的和其他的一些考虑,我们对新冠疫苗能
    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中新网3月15日电 目前我国已经有四款新冠病毒疫苗上市,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对此,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副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15日予以了解答。 王军志称,这四款新冠疫苗其实是两种技术路线,有三款灭活疫苗,一款是腺病毒载体疫苗,就是两种技术路线的区别。灭活疫苗实际上是将培养扩增的活病毒通过理化的方法,灭活以后经过系列纯化技术制备的疫苗,其主要特点是疫苗的成份和天然的病毒结构是比较相似的,是最接近。通常免疫应答也比较强,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它的疫苗比较稳定,在2-8度长期保存两到三年,运输方便,对边远地方使用比较方便,采用两针免疫。 王军志
    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当前,国内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免疫屏障什么时候能建立起来?中国“疫苗护照”如何获得国际认可?接种新冠疫苗致血库紧张? 15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对公众关切的诸多问题进行回应。 我国已接种新冠疫苗6498万人次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会上介绍,目前,各地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区分轻重缓急、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和免费接种、常态化防控与接种工作相统筹、依法审慎稳妥有序、落实属地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更加安全、有序、有力推进接种工作,截至3月14日,共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498万人次。
    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科技日报北京3月15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一项流行病学最新研究,南非科学家对该地新冠病毒变异株采取的超详细分析显示,2020年底在南非部分地区迅速成为新冠病毒主要毒株的一个新变异株,可能源自第一轮大流行结束后的东开普省海岸。该变异株能在多地迅速取代新冠病毒其他谱系,意味着它比其他毒株更具“优势”,而这种“优势”在于它的传染性更强。 南非第二轮新冠病毒大流行始于2020年10月左右,这轮疫情在东开普省、西开普省和夸祖鲁—纳塔尔省部分地区的传播速度尤其快,促使人们加强了基因组监测。
    查看更多
  • 2021-04-01

    2021-04-01 新冠病毒的变异株正在成为全球科学家持续追踪和研究的新焦点,它们对这场疫情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一点眼下仍不明朗。 当地时间3月15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以“加快评审文章”(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形式在线发表了英国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的一项研究,题为“Increased mortality in community-tested cases of SARS-CoV-2 lineage B.1.1.7”。研究发现,最早在英国发现的新冠病毒(SARS-CoV-2)变
    查看更多
×

用户登录